【摘要】:社会稳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涵盖了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事实上,任何可能造成社会不良运行的因素都是社会稳定研究的对象。一般而言,我国的社会稳定形势研究仅限于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而不涉及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包括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组织、团体和群体,微观层面包括个人。我国的稳定形势分析一般不涉及国家层面,是因为虽然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然而从国家整体来看,社会形势一直是稳定的,甚至可以说是超稳定的。但即便我国的社会稳定分析仅仅涉及中观和微观层面,由于我国地员辽阔、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决定了我国开展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及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及评价体系研究,是变末端应急为源头维稳的重要举措,是对不稳定问题进行预警预知预防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掌握社会稳定的运行状态,有利于对稳定形势作出更加科学的预测,有利于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发生。目前,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已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地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制度,并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在阐明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全文共分上、中、下3篇,8个章节,11万多字。上篇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了社会稳定的概念、体制、原则及思维等,内容上包括第一至第二章。中篇为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法治认识,主要阐述了维护社会稳定中各主体权力与权利的法治认识,内容上包括第三至第四章。下篇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预防,主要阐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的思路和内容、社会稳定形势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等,内容上为第五至第八章。 第一章是对社会稳定的概念的论述。本章借鉴外国相关概念的阐释,结合我国“稳定”观念的来源与演进,对稳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手段和目的的角度,提出稳定、改革与发展辨证为一体,他们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要在以社会稳定为前提的基础上去进行改革与发展,同时也要在发展中解决社会问题,在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将三者有机结合。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第二章阐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原则及思维。在体制方面,主要阐述了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对维护稳定之体制的演进,我国维护社会稳定之体制的历史与发展。在维护稳定的原则方面,提出了依法维稳、源头治理、以人为本、属地责任、适当性等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在维护稳定的思维上,提出了由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转变、由刚性维稳向柔性维稳转变、由静态维稳向动态维稳转变、由运动维稳向制度维稳转变的思路。 第三章主要探索了维护社会稳定中各主体权力与权利的法治认识。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武装力量、公民等几个主体之间的权力与权利的配置,从法律层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应当毫不动摇的把党的领导作为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把人民当家做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在党的领导下,仍须坚持法治化、民主化的要求。 第四章主要探索了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实现途径。吸收借鉴了国外维稳途径的经验和启示,深刻揭示了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的紧密联系,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矛盾,将维稳纳入法治的轨道,构建社会多层次民主参与的新模式,促进维护社会稳定的管理机制的科学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五章探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践与完善。在作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前,就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相关群众利益的影响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分析,充分的论证,并对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客观地评估,从而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主要论述了风险评估的原则、范围、标准、程序和完善路径等内容。 第六章阐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分析方法。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指出我国的不稳定形势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国际因素、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社会治理缺失等都是影响当前稳定形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形势觉察、形势理解、形势预测的基本思路。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我们可以重点关注社会治安,涉军、涉教、移民等利益群体,交通、火灾、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意识形态,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网络舆论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探索了社会稳定形势评价体系研究。对社会稳定进行系统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用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准确、及时、全面、客观地测定社会运行的实际状况,将评价工作纳入综合维稳考核,协助相关政府机构有效、迅速的解决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提高维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主要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违法违规上访行为、民事诉讼案件、群体事件、安全责任事故、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媒体炒作的责任事件等八个方面。 第八章主要探讨了以实例验证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及评价体系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列举了我省某地发生的一起不稳定事件,并运用评价体系深入分析该起事件的稳定形势,并从社会学角度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运红;朱永根;;基层形势分析会“八个必须”[J];政工学刊;2010年07期
2 ;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J];台州政报;2008年11期
3 ;全市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强调 坚定发展信心 保持清醒头脑 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07期
4 ;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J];湖南政报;1995年08期
5 赵京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年秋季座谈会”综述[J];理论参考;2008年02期
6 ;2012年一季度社会发展形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16期
7 ;我省一季度火灾形势分析[J];河南消防;1995年06期
8 ;省委省政府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 强调千方百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扎扎实实推进全年目标任务的落实[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10期
9 ;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强调 提振信心发力冲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J];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0期
10 ;把握关键问题 完成主要工作——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解读[J];前线;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四十六期 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2 ;第四十九期 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3 王春正;;第二十五期 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4 郑新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代序)[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5 闫振富;袁明;;养羊业形势分析及前景展望[A];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宇;;2006年北京市投资总体形势分析[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理查德·库珀;;美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8 李向东;侯林霞;;200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A];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二○○二年度调研文集[C];2003年
9 睢国余;;中国改革和经济形势分析(提纲)[A];交通建设国有监理企业改制座谈会材料汇编[C];2004年
10 姚景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荣;营造安全有序通关环境[N];边防警察报;2008年
2 记者 边文宁;市政府召开会议学习传达自治区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2年
3 记者 刘丹东;市政府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N];锦州日报;2013年
4 记者 殷粉;市政府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N];威海日报;2013年
5 记者 王海玲;全市人口形势分析会召开[N];威海日报;2014年
6 记者 孙秀霞;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商会议召开[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7 杜芳群;全市劳动保障形势分析会召开[N];抚州日报;2008年
8 实习生 李强 记者 崔威 通讯员 胡绍武;我市召开征兵形势分析会[N];连云港日报;2008年
9 记者 陶克强 通讯员 顾小萍 付翔;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N];嘉兴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孙志伟 包e,
本文编号:2567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6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