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探析

发布时间:2020-07-05 11:11
【摘要】: 加拿大宪法危机是当今加拿大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从加拿大1982年颁布第一部象征完全主权意义宪法以来,加拿大各方就一直为使魁北克省加入联邦宪法而不懈努力。虽然举行了多次宪法会议甚至全民公决,但都无功而返,至今仍未能就宪法问题达成一致,从而使加拿大联邦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加拿大宪法危机的发生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等诸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加拿大从英国议会收回宪法修改权前后各种矛盾斗争为线索,深入分析加拿大宪法危机产生的根源和特点以及今后的演变前景,以有助于全面了解加拿大宪政的发展,也有益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统一的实践。 本文共有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的根源。这一部分着重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产生的根源。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发生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早期英国对新法兰西的征服。1867年成立的加拿大联邦的第一部宪法《英属北美法案》固有的缺陷以及其后的修宪纷争都预示着未来宪法危机的发生。加拿大建国后联邦的权力不断削弱,各省权力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联邦与省政府权力关系的变动同各省经济地位的变化密不可分。文化根源主要表现在英裔和法裔两大主体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矛盾。 第二部分,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的演进。这一部分采取历史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收回宪法,联邦与各省先后达成《富尔顿方案》、《富尔顿—法弗隆方案》以及《维多利亚宪章》修宪协议,但由于魁北克省的反对而最后功亏一篑。首次在魁北克上台执政的魁北克人党于1980年在魁北克省举行“主权—联系”方案全民公决。联邦总理特鲁多认识到修宪谈判的重要性,以其特有的果敢、智慧和魅力,积极推动修宪活动并于1982年最终从英国收回了宪法,完成了加拿大完全独立的过程。但魁北克宣称拒绝签署新宪法,从而使宪法问题演变成危机。1984年上台的联邦总理马尔罗尼为解决宪法危机,先后同各省达成《米契湖协议》和《夏洛特城协议》,但两协议由于马尼托巴和纽芬兰省的反对和1992年全民公决的不利结果而相继失败。民族分离情绪高涨的魁北克人党 1995年在魁北克再次举行魁北克主权问题的全民表决,结果主张统一的联 邦派仅以不到两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获胜。 第三部分,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的特点。本部分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 对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所体现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魁北克分离主义 的独立要求是导致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的主要原因。魁北克分离主义势力 的大本营魁北克人党反对进行任何修宪谈判,坚持分离主张,先后发动了 :两次公民表决,使加拿大陷入动荡和分裂之中。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的产 生和发展反映了各省与联邦政府在权力分配上的摩擦、冲突和对抗,它构 成了历次修宪谈判的主要特征。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 了土著民族与英法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长期遭受英法殖民统治和压迫的 土著民族从70年代初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加拿大政治舞台, 并在修宪谈判、修宪协议的批准和全民公决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加拿大联邦制结构的缺陷。加拿大 联邦的特色是地方主义盛行,它削弱了中央的权威而使来自联邦制内部的 强大凝聚力不足。温而不火、激而不乱,遵循民主与和平方式是当代加拿 大宪法危机表现出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四部分,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的未来走势。这一部分对当代加拿大 宪法危机的今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魁北克分离主义在魁北克依然大 有市场,只要魁北克分离主义势力存在,统独斗争就不会结束。但目前存 在着诸多制约魁北克独立的因素,魁北克难以从加拿大联邦分离出去,在 联邦制框架下修改现行宪法,争取和维护法裔的权利和地位仍是解诀宪法 危机的出路。魁北克与其它各省之间的深深的鸿沟己然形成,为今后修宪 谈判的成功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旷日持久的宪法危机对加拿大经济产生了 不利影响,人们也愈发对屡屡失败的修改宪法夫去了兴趣并产生了厌倦心 理。可以预料,加拿大宪法危机的局面在短期内将无法得到根本消除并会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被搁置和冷化。 第五部分,结束语。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成为困扰加拿大政坛的一大 难题。危机虽然一时难以消除,但是,各方应继续本着互相尊重、妥协和 宽容的精神,积极地解诀他什]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维护加拿大的整体利益。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9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正诚;;工会的困局[J];IT经理世界;2011年13期

2 马登科;;加拿大的法律教育和职业准入[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3 黄云;;红色回形针[J];黄金时代;2006年09期

4 郭跃;;加拿大土著民族土地权利问题的历史与现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峰;;魁北克大桥垮塌的启示——工程事故的社会成因[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张秀荣;;法语词汇在法语国家中的异化及创新[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3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晓华;;寻求深海测量数据管理新途径——Bathy DataBASE技术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5 张彬;;加拿大的社会保障税[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6 刘南平;宁文辉;;广西电网黑启动方案应注意的问题[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王志亮;代成英;;加拿大的《青少年刑事司法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王文;;浅谈加拿大的非政府组织[A];全国省区市物流社团组织座谈会资料汇编[C];2003年

9 刘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源起[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叶自成;;多元文明下的国家统一观[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福坚;加拿大是如何化解魁北克问题危机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陶诗秀;魁北克:400年沧桑容颜依旧[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张艳蕊;魁北克到中国招商引资[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陈正红;魁北克:走进北美的“入口”[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5 王小朋;魁北克:倾听森林之声[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6 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魁北克学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王越;魁北克世界公司引进最新款曼罗兰印刷机[N];中国包装报;2008年

8 闻艳;加魁北克省矿业环境最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王宏峰;魁北克矿业投资环境面面观[N];中国矿业报;2010年

10 上海记者站 丁宁 张静;魁北克积极开拓中国旅游市场[N];中国旅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付成双;加拿大西部地方主义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2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3 曹缅;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刘卫卫;加拿大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封永平;当代加拿大宪法危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仲瑜;“平静革命”:魁北克社会的现代化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卫华;透析加拿大魁北克问题的原因及前景[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素娟;“平静革命”与魁北克的政治现代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高兆杰;战后加拿大魁北京的政治民族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建波;保守主义视域下的“大黑暗”[D];山东大学;2007年

7 卢蓬军;加拿大魁北克沉浸式双语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辛国庆;加拿大法语问题的由来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清芝;第四次民族主义浪潮中的分离运动[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涛;从英属殖民地时代的政治原则看多元文化政策的出台[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2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742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