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转型期我国法治与传统社会的冲突

发布时间:2020-07-16 20:37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矛盾数量不断增加,矛盾类型也日益多样。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法律的要求逐渐提高。因而,中国社会在转型中,必然伴随着法治的发展进程。然而,法治改革的浪潮,与我国传统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冲突,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其影响。因此,通过本文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艳,廖文秋;“无讼”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强;;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历史时代起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王国骞,林进文;唤起法律文化历史的记忆——从法律文化角度解读《唐律疏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徐忠明;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特点——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读后[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8 李强;大学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余立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家族治理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10 戴者春;我国农民轻讼意识探讨[J];长白学刊;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翁国民;曹慧敏;徐艳;;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反垄断的法律对策[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3 周峰;陈静;;我国行政发展的目标选择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茂铭;;换个角度,看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用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律师服务市场[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玛;权力的集中与制约[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颜建良;论公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D];苏州大学;2001年

3 赵文嫱;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掣时浅谈[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潇;论我国乡村土地立法与制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廉峰;论法的社会本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瑛;罪刑法定的价值及其实践把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叶士东;晚清铁路立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琛;中英海事诉讼程序之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10 李琳;论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以法律思维为核心塑造公民意识[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2 蒋璐;;浅议法律与自由[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3 赵茹枫,李云凯;公民权利意识是法治社会的基础[J];理论观察;2004年02期

4 陈红,梁丽萍;公民法律素质与法治社会建设[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5 王韶华;构建和谐社会 司法大有作为——兼谈法治、司法、司法能力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司法;2005年12期

6 王运红;;没有法治,就没有现代和谐社会[J];天中学刊;2005年06期

7 司春燕;;民主与法治关系论[J];理论视野;2006年02期

8 方娇;牟蓉蓉;;西方法治的历史发展留下的经验和教训[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3期

9 周晖;;关于增强全民法律意识的探讨——从北京城市管理“李志强事件”谈起[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刘国;;论自然法精神及其对现代法治的意义[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谦;王妍;靳晓晓;;浅谈董必武同志“守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2 姜裕富;;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温丙存;;从二分法解析法律社会学思想[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苏东;;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征与前景[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曹晓庆;;董必武法学思想的理论个性[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6 王艳宁;;论董必武的行政法治思想与创新社会管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武;确立法治社会的理性基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杨涛;“上书”只是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之一[N];工人日报;2007年

3 魏杰;法治社会的核心是尊重人权、财产、契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清华大学教授 魏杰;法治社会的核心是尊重人权、财产和契约[N];北京日报;2008年

5 毛建国;法治社会需要更多“较真者”[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市委党校副教授 张立志;树立法律权威 建设法治社会[N];新乡日报;2008年

7 重庆市政协委员 李道纯 重庆市渝中区政协委员 文波;法治社会 人们呼唤你[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本报评论员 黄小慧;信任只在法治社会才是一种理性博弈[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9 唐一达;专家研讨构建和谐法治社会推动民企发展[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林U嗕:;法治社会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宝治;当代中国社会权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丽莎;中国转型期的NGO法治功能及其实现[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罗爱华;务工移民与我国法治社会的生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挺;法治社会与政府信息公开[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龙敦波;转型期农村民间互助法制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剑;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下中国法治社会之观照[D];湖南大学;2010年

6 曹雪飞;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中的法律移植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军;法治社会潜规则成因探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潘雪江;潜规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业福;我国法治化过程中的公民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刘楠;论法治社会下法律程序的价值和功能[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75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