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电子化行政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08:30
【摘要】: 电子化行政立法制度是美国联邦政府近十几年推行电子政府计划和改革行政立法体制的最新成果,其核心是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政府的行政立法活动中,从而使政府的行政立法活动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为新技术的运用,即立法方式、程序层面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其将引起整个社会政治理念的转变,使政府的角色定位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并通过提高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公众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民主精神。 本文的整体结构与主要内容如下: 导言部分,简要介绍电子化行政立法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并引出本文的主题以及写作的缘由和选题的意义。 第一章主要阐述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概念、电子化行政立法的背景和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历史三节内容。其中,第一节主要对电子化行政立法中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第二节对电子化行政立法产生的三大背景和产生原因进行论述,而第三节则详细介绍了电子化行政立法产生发生的发展脉络。此部分内容是后面其他部分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电子化行政立法的制定过程中的三个因素——行政机关、公众和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部分内容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为下一章内容的论述作了铺垫。 第三章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方面对电子化行政立法的程序进行着重介绍。宏观层面的程序主要关注的是某一特定行政规范从提出草案到公布的整个制定过程,主要对通告加评论的电子化模式进行研究;而微观层面的程序则侧重于各制定环节中的电子技术应用的问题。由于电子化行政立法制度价值和特色主要体现在程序方面,因此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 第四章首先对我国行政立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然后论述电子化行政立法的意义,通过对以上两部分的阐述得出在我国推行电子化行政立法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构建我国的电子化行政立法制度提出具体的计划设想。 结论部分再次阐明我国构建和推行电子化行政立法制度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D912.1;D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创新与前瞻——针对《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的思考与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7期

2 高小平;;公众参与制定规章: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创新[J];团结;2011年03期

3 陈金龙;;社会管理需要公众参与[J];法庭内外;2011年07期

4 施蔷生;;“后世博”时代上海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领导之友;2011年06期

5 ;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7年00期

6 郭达;;化解拆迁矛盾还需公众参与[J];党政论坛;2011年06期

7 杜国强;;公众参与:主体确定与构造组织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李晓云;;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行为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9 马丽;;周珂:公众参与是唯一的出路[J];法人;2011年09期

10 薛伟;;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基于扬州旧城更新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鹏飞;雍国玮;郝思特·绍尔;;德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两阶段公众参与[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润羊;花明;;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3 尹根成;盛志辉;郭洪光;乔冬云;;如何在社会服务行业环评项目中开展公众参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刘明;唐春媛;;试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美蓉;刘仁志;程红光;杨志峰;;关于深化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高超;阎伍玖;;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周玉梅;;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9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10 周善东;;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政治学意义[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珞珈山;土地规划应吸引公众参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胡子敬;立法的公众参与有待深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曲格平;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2005年

4 曲格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孙标;公众参与行政之理性探求[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陈墨;阿海项目一大步,公众参与一小步[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叶美静;公众参与 企业反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方石;公众参与:从关心个人命运开始[N];宁波日报;2009年

9 梁江涛;食品安全执法 需要公众参与[N];河南日报;2009年

10 董超 朱雅萍;中澳专家调研我市公众参与环保情况[N];常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俊杰;利益均衡视角下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晓杰;中国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的政治机会结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岳晓鹏;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欧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震;美国电子化行政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安喜厌;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与民间环保社会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马健;可持续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潘军海;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吴敬涛;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D];河南大学;2008年

7 潘竹;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在金阳新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张艳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张峙;城市设计运行保障体系的公众参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霞;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1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781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