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法学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14:12
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21世纪人才培养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高等法学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法治国家宏伟工程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为了使21世纪的中国高等法学教育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发展,急需构建一个科学的法学教育体系。 十六大报告中对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明确目标,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到二0—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的基本框架与特点,比较国外先进法学教育模式,结合十六大的新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最突出之处在第六章中新世纪法学教育模式的重塑理念上结合十...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概述
1.2 研究中国高校法学教育的目的意义
1.3 本文写作思路
第2章 我国法学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中国法学教育发展历程
2.1.1 法的起源
2.1.2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2.1.3 近代法学教育的开端
2.1.4 现代法学教育
2.2 中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及特点
2.2.1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结构与规模
2.2.2 中国法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
2.2.3 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法学教育之比较
3.1 韩国法学教育的基本体制与改革趋势
3.1.1 法学教育基本体制
3.1.2 法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3.1.3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3.1.4 法学教育改革的方案
3.2 意大利和美国的法学教育之比较
3.2.1 意大利的法学教育
3.2.2 美国的法学教育
3.2.3 大陆英美法律教育之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现行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
4.2 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4.3 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问题
4.4 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问题
4.5 数量与质量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法律教育目标的实现
5.1 法律教育目标的双重性
5.2 法律实践训练与法律理论学习
5.2.1 英国的法律实践训练
5.2.2 大陆法国家的理论传统
5.2.3 美国对法律实践训练与法律理论学习的结合
5.3 法律知识教育与普通常识教育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世纪中国高校法学教育模式构建
6.1 新世纪法学教育的法理学透视
6.1.1 知识经济与法学教育
6.1.2 法治与法学教育
6.1.3 全球化与法学教育
6.2 新世纪中国高校法学教育模式的构建
6.2.1 新世纪中国高校法学教育观的重构
6.2.2 新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前瞻
6.2.3 新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6.2.4 法学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法学教育比较研究与思考[J]. 李功建. 云南法学. 2000(03)
[2]对法律人才素质教育的思考[J]. 于占华. 政法论坛. 2000(02)
[3]中外高等法学教育比较研究及前瞻性分析[J]. 何峻.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0(01)
[4]论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J]. 李龙. 中国法学. 1997(06)
[5]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简论[J]. 余敏友. 法学评论. 1997(01)
[6]英国的法学教育[J]. 李化德. 现代法学. 1996(06)
[7]德国法学教育制度漫谈[J]. 邵建东.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6(02)
[8]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 方流芳. 比较法研究. 1996(02)
[9]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J]. 贺卫方.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5(02)
[10]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J]. 季卫东. 中国社会科学. 1994(02)
本文编号:3005134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概述
1.2 研究中国高校法学教育的目的意义
1.3 本文写作思路
第2章 我国法学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中国法学教育发展历程
2.1.1 法的起源
2.1.2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2.1.3 近代法学教育的开端
2.1.4 现代法学教育
2.2 中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及特点
2.2.1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结构与规模
2.2.2 中国法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
2.2.3 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法学教育之比较
3.1 韩国法学教育的基本体制与改革趋势
3.1.1 法学教育基本体制
3.1.2 法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3.1.3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3.1.4 法学教育改革的方案
3.2 意大利和美国的法学教育之比较
3.2.1 意大利的法学教育
3.2.2 美国的法学教育
3.2.3 大陆英美法律教育之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现行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
4.2 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4.3 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问题
4.4 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问题
4.5 数量与质量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法律教育目标的实现
5.1 法律教育目标的双重性
5.2 法律实践训练与法律理论学习
5.2.1 英国的法律实践训练
5.2.2 大陆法国家的理论传统
5.2.3 美国对法律实践训练与法律理论学习的结合
5.3 法律知识教育与普通常识教育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世纪中国高校法学教育模式构建
6.1 新世纪法学教育的法理学透视
6.1.1 知识经济与法学教育
6.1.2 法治与法学教育
6.1.3 全球化与法学教育
6.2 新世纪中国高校法学教育模式的构建
6.2.1 新世纪中国高校法学教育观的重构
6.2.2 新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前瞻
6.2.3 新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6.2.4 法学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法学教育比较研究与思考[J]. 李功建. 云南法学. 2000(03)
[2]对法律人才素质教育的思考[J]. 于占华. 政法论坛. 2000(02)
[3]中外高等法学教育比较研究及前瞻性分析[J]. 何峻.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0(01)
[4]论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J]. 李龙. 中国法学. 1997(06)
[5]澳大利亚法学教育简论[J]. 余敏友. 法学评论. 1997(01)
[6]英国的法学教育[J]. 李化德. 现代法学. 1996(06)
[7]德国法学教育制度漫谈[J]. 邵建东.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6(02)
[8]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 方流芳. 比较法研究. 1996(02)
[9]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J]. 贺卫方.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5(02)
[10]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J]. 季卫东. 中国社会科学. 1994(02)
本文编号:3005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00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