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径 ——沈家本法律改革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09:53
清末政治改革作为一次由封建统治者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其历史功绩可以概括为现代社会运作架构开始建立,而沈家本主持的法律改革作为清末政治改革的最直接的路径和最为重要的内容,推进了近代中国法律和政治的现代化。沈家本是晚清著名的法律学家,精通传统律例,有着深厚的国学底蕴;又抱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法律文化。沈家本受命主持修律期间,从“法律救国”的愿望出发,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思想为指导,力主取“彼法之善”以补“己法之不善”,积极组织翻译西方法律著作,建立法律学堂,聘请外国法学家并在其协助下删改旧律、制定新律,迈出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第一步。本文即是对沈家本主持的晚清法律改革之背景、动机、过程、内容、成果和意义的尝试性探索,并以之与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法律改革思想展开比较,试图较为全面地揭示近代中国法律现代化中沈家本的贡献和局限。在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中,法律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角色,沈家本主持的法律改革作为清末政治改革的一个基本路径,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沈家本研究综论
(一) 沈家本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 沈家本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
(三) 沈家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清末政治改革的历史考察
一、清末政治改革的背景
(一) 晚清社会的政治多元化
(二) 清末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三) 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律改革
二、清末政治统治合法性重建的法律路径
(一) 政治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思考
(二) 清末政治改革中的法律重建
第二章 沈家本的生平及其思想的演进
一、遭时多故忧国忧民:出仕前的生活与思想状况
二、以律鸣于时:三十年的刑曹和科举生涯
三、法律救国思想的飞跃:外官任上
四、法学匡时为国重:执掌刑部与奉命修律
第三章 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法律改革思想
一、沈家本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 中国传统法律的特征
(二) 沈家本对中国传统法律的批判与吸收
二、沈家本对西方法律文化的汲取
(一) 清末修律前西方法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二) 沈家本对西方法律文化的汲取
三、沈家本修律的出发点与指导思想
(一) 沈家本修律的出发点:法律救国
(二) 沈家本修律的指导思想:参酌古今会通中西
第四章 沈家本法律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一、法律改革的准备:模范列强
(一) 参酌各国法律首重翻译
(二) 创建法律学堂培养法律人才
(三) 派员出国考察聘用外籍顾问
二、沈家本与晚清刑法领域的变革
(一) 沈家本与晚清旧刑律的改造
(二) 沈家本与《大清现行刑律》的编订
(三) 沈家本与《大清新刑律》的制定
三、沈家本与晚清民商法领域的变革
(一) 沈家本与晚清商律的制定
(二) 沈家本与晚清民律的制定
四、沈家本与晚清诉讼法领域的变革
(一) 沈家本与《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初创
(二) 沈家本与审判编制法的出台
(三) 沈家本与晚清民刑分立之诉讼法的制定
第五章 沈家本、张之洞法律改革思想之比较
一、张之洞的法律改革思想与实践
(一) 倡导变法修律举荐修律大臣
(二) 参与法律修订改革司法制度
(三) 推行法律教育培养法律人才
二、沈家本与张之洞的礼法之争
第六章 沈家本法律改革与近代中国法律与政治现代化
一、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与政治现代化
二、沈家本法律改革与近代中国法律现代化
(一) 沈家本对近代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贡献
(二) 从法律移植维度审视沈家本修律
三、清末法律与政治改革与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新政与社会转型[J]. 王永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沈家本与清末刑罚轻缓化[J]. 赖早兴,董丽君. 政治与法律. 2004(06)
[3]《比较法研究》(2004)目录索引[J]. 比较法研究. 2004(06)
[4]从律学到法学的飞跃——沈家本法学方法论初探[J]. 史广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5]沈家本与新刑律草案的伦理革命[J]. 范忠信. 政法论坛. 2004(01)
[6]工具性的宪法和宪法的工具性——以近代中国宪政历程为视角[J]. 夏新华. 社会科学家. 2004(01)
[7]沈家本与中国法学的传承及新生——纪念沈家本先生逝世九十周年[J]. 陈金全,陈松. 现代法学. 2003(05)
[8]论清末新政的败因[J]. 蒋秀丽. 山东社会科学. 2003(04)
[9]中华法律现代化的原点——沈家本西法认识形成刍议[J]. 曾尔恕,黄宇昕. 比较法研究. 2003(04)
[10]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并存下的清末新政——以对清末各阶层分析为中心[J]. 张秋灵. 齐鲁学刊. 2003(04)
本文编号:3008694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沈家本研究综论
(一) 沈家本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 沈家本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
(三) 沈家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清末政治改革的历史考察
一、清末政治改革的背景
(一) 晚清社会的政治多元化
(二) 清末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三) 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律改革
二、清末政治统治合法性重建的法律路径
(一) 政治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思考
(二) 清末政治改革中的法律重建
第二章 沈家本的生平及其思想的演进
一、遭时多故忧国忧民:出仕前的生活与思想状况
二、以律鸣于时:三十年的刑曹和科举生涯
三、法律救国思想的飞跃:外官任上
四、法学匡时为国重:执掌刑部与奉命修律
第三章 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法律改革思想
一、沈家本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 中国传统法律的特征
(二) 沈家本对中国传统法律的批判与吸收
二、沈家本对西方法律文化的汲取
(一) 清末修律前西方法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二) 沈家本对西方法律文化的汲取
三、沈家本修律的出发点与指导思想
(一) 沈家本修律的出发点:法律救国
(二) 沈家本修律的指导思想:参酌古今会通中西
第四章 沈家本法律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一、法律改革的准备:模范列强
(一) 参酌各国法律首重翻译
(二) 创建法律学堂培养法律人才
(三) 派员出国考察聘用外籍顾问
二、沈家本与晚清刑法领域的变革
(一) 沈家本与晚清旧刑律的改造
(二) 沈家本与《大清现行刑律》的编订
(三) 沈家本与《大清新刑律》的制定
三、沈家本与晚清民商法领域的变革
(一) 沈家本与晚清商律的制定
(二) 沈家本与晚清民律的制定
四、沈家本与晚清诉讼法领域的变革
(一) 沈家本与《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初创
(二) 沈家本与审判编制法的出台
(三) 沈家本与晚清民刑分立之诉讼法的制定
第五章 沈家本、张之洞法律改革思想之比较
一、张之洞的法律改革思想与实践
(一) 倡导变法修律举荐修律大臣
(二) 参与法律修订改革司法制度
(三) 推行法律教育培养法律人才
二、沈家本与张之洞的礼法之争
第六章 沈家本法律改革与近代中国法律与政治现代化
一、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与政治现代化
二、沈家本法律改革与近代中国法律现代化
(一) 沈家本对近代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贡献
(二) 从法律移植维度审视沈家本修律
三、清末法律与政治改革与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新政与社会转型[J]. 王永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沈家本与清末刑罚轻缓化[J]. 赖早兴,董丽君. 政治与法律. 2004(06)
[3]《比较法研究》(2004)目录索引[J]. 比较法研究. 2004(06)
[4]从律学到法学的飞跃——沈家本法学方法论初探[J]. 史广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5]沈家本与新刑律草案的伦理革命[J]. 范忠信. 政法论坛. 2004(01)
[6]工具性的宪法和宪法的工具性——以近代中国宪政历程为视角[J]. 夏新华. 社会科学家. 2004(01)
[7]沈家本与中国法学的传承及新生——纪念沈家本先生逝世九十周年[J]. 陈金全,陈松. 现代法学. 2003(05)
[8]论清末新政的败因[J]. 蒋秀丽. 山东社会科学. 2003(04)
[9]中华法律现代化的原点——沈家本西法认识形成刍议[J]. 曾尔恕,黄宇昕. 比较法研究. 2003(04)
[10]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并存下的清末新政——以对清末各阶层分析为中心[J]. 张秋灵. 齐鲁学刊. 2003(04)
本文编号:300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00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