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社会法的界定 ——以社会权保障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3-23 06:55
  社会法的出现,突破了法律部门之间旧有的疆界。我国社会法学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很少,对社会法的界定还缺乏高度的严谨性与一致性,这影响到社会法学理论的建构和对这一领域具体问题的研究,制约社会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本土与域外法律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社会法这一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出现的新范畴,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社会法的界定是研究社会法的逻辑起点,是社会法学中具有根本性的问题。本文从界定社会法的进路选择入手,以社会权的保障为视角,对社会法进行界定。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界定社会法的主要观点及评析。该部分归纳界定社会法的主要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进路选择,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进路选择的利弊,论证以法益为界定进路所具有的优越性。 第二部分,界定社会法的进路选择——以社会权保障为视角界定社会法。该部分在确定社会权的涵义及种类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权的演进过程,论证社会权的义务主体、社会权在国内的法律保障机制、传统私法的局限性及保障社会权的立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由于社会权与社会法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社会权是统辖社会法各个组成部分的灵魂,是社会...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界定社会法的主要观点及评析
    一、界定社会法的主要观点
        (一) 社会法是公法与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
        (二) 社会法是社会政策法
        (三) 社会法是自然人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法
        (四) 社会法是弱势群体保护法
        (五) 社会法是生存权保障法
        (六) 社会法是保护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法
        (七) 社会法是社会保障法或社会安全法
    二、对以上观点的评析
        (一) 以法的分类为界定进路
        (二) 以立法目标为界定进路
        (三) 以保护对象为界定进路
        (四) 以法益为界定进路
第二部分 界定社会法的进路选择——以社会权保障为视角界定社会法
    一、社会权及其演进
        (一) 社会权的涵义
        (二) 社会权的种类
        (三) 社会权的演进
    二、社会权的义务主体分析
        (一) 社会权的主要义务主体——国家
        (二) 社会权的其他义务主体
    三、社会权保障的法律机制及对社会法生成的影响
        (一) 社会权的立法保障机制
        (二) 社会权的执法保障机制
        (三) 社会权的司法保障机制
        (四) 社会权的国际保障机制
    四、保障社会权的立法
        (一) 传统私法的局限性
        (二) 保障社会权的立法
    五、社会权与界定社会法的进路选择
        (一) 社会权与社会法的产生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
        (二) 社会权观念催生了社会法
        (三) 社会法对社会权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
        (四) 社会权是将社会法各个领域联结起来的纽带
第三部分 社会法的内涵与外延——笔者的视野
    一、社会法的内涵
        (一) 社会法以社会权的保障为宗旨
        (二) 社会法律关系的主体至少有一方为自然人
        (三) 社会法以实质正义为价值追求
        (四) 社会法以社会为本位
        (五) 社会法归属于第三法域
    二、社会法的外延
        (一) 劳动法
        (二) 社会保障法
        (三) 教育法
        (四) 环境法
    三、社会法与经济法
结论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宪法社会基本权的分类与构成[J]. 郑贤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02)
[2]“社会法”概念考析——兼议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法语词之使用[J]. 竺效.  法律适用. 2004(03)
[3]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J]. 郑尚元.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3)
[4]论环境权的属性[J]. 谷德近.  南京社会科学. 2003(03)
[5]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J]. 王亚琴,任端平.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12)
[6]全球化对公民社会权保障趋势的影响——国家中心责任向非国家行为体过渡的社会权保障[J]. 郑贤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7]论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本质——兼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J]. 林嘉.  法学家. 2002(01)
[8]论人权的司法救济[J]. 莫纪宏.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0(05)
[9]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J]. 张文显.  中国法学. 1991(05)
[10]权利本位论——兼与封日贤同志商榷[J]. 郑成良.  中国法学. 1991(01)



本文编号:3095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095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