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的法治维度
发布时间:2021-05-26 16:20
在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建构的过程中,法治的维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不利于中国社会工作的战略发展。社会工作法治化的内源性依据是现代人的法治化生存,是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与本土化的依托与内在构成元素。社会工作需要在职业化上通过法治进行自我赋权与制度构建,开展法治行动进行案主增权和社会变革;在专业化上要建设社会工作法律学科,从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上扩展理论的法治元素;在本土化上需要从社会工作立法进入更为宏大的社会立法,明晰政治对于社会工作法治的形塑意义,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法治理论的研究。
【文章来源】: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20(01)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工作何以走向“去社会变革化”? 基于美国百年社会工作史的分析[J]. 李伟. 社会. 2018(04)
[2]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J]. 刘剑文. 政法论丛. 2016(05)
[3]国家模式及其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为例[J]. 张威. 社会工作. 2016(03)
[4]再论法治内涵、特征与精神[J]. 孙红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04)
[5]法律社会工作论纲[J]. 乔中国,薛立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06)
[6]法律与社会工作的互构: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启示[J]. 韩央迪.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4(02)
[7]社会工作立法框架建构研究[J]. 王云斌.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08)
[8]利他及人性: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建构[J]. 杰罗姆·韦克菲尔德,吴同. 江海学刊. 2012(04)
[9]司法社会工作概念的缺位及其补足[J]. 何明升. 法学论坛. 2012(02)
[10]司法社会工作推进综述[J]. 罗大文. 社会工作(学术版). 2011(08)
本文编号:3206677
【文章来源】: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20(01)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工作何以走向“去社会变革化”? 基于美国百年社会工作史的分析[J]. 李伟. 社会. 2018(04)
[2]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J]. 刘剑文. 政法论丛. 2016(05)
[3]国家模式及其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为例[J]. 张威. 社会工作. 2016(03)
[4]再论法治内涵、特征与精神[J]. 孙红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04)
[5]法律社会工作论纲[J]. 乔中国,薛立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06)
[6]法律与社会工作的互构:西方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启示[J]. 韩央迪.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4(02)
[7]社会工作立法框架建构研究[J]. 王云斌.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08)
[8]利他及人性: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建构[J]. 杰罗姆·韦克菲尔德,吴同. 江海学刊. 2012(04)
[9]司法社会工作概念的缺位及其补足[J]. 何明升. 法学论坛. 2012(02)
[10]司法社会工作推进综述[J]. 罗大文. 社会工作(学术版). 2011(08)
本文编号:3206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0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