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从客观标准到实证标准:试论“短线交易”行为要件的目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1-06-14 08:58
  本文是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对美国短线交易制度(主要针对其法院判例)的一个主要构成要件的探讨。本文的中心论题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其一是促使实证标准从客观标准中分离出来的现实动因和两者适用界限的划分问题;其二是在实际运用实证标准对交易行为进行解释时应遵循的具体准则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首先是从具体制度层面上分析美国法院判例对1934年证券交易法16(b)下的“买入”和“卖出”行为进行解释的现状,并讨论如何解释才能更好地实现该款的客观规范目的,进而希望对我国相关立法的适用和法解释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本文的理论框架大致如下: 引论是对大陆法系目的解释法理论背景的简要介绍。这一部分从司法者的创造性解释活动应受立法者“历史意思”限制的角度引出了本文将重点论述的两大论题,并说明了选取短线交易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第一章通过标志实证标准产生的Kern Country案描述了从客观标准到实证标准在法律上带来的转变,并对法院在该案中的判决提出了构成全文论述主线的四点质疑。 第二章从16(b)的立法史资料、与以10b-5为主的反内幕交易法规的关系以及现实发展带来的政策演变三个方面论述...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从“客观标准”到“实证标准”:对Kern Country案判决的质疑
第二章 16(b)客观规范目的的探寻
    一、 历史解释
    二、 体系解释
    三、 现实的发展与政策的演变
    四、 小结
第三章 短线交易行为目的解释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 主体身份认定和行为解释中可能性检验的区别
    二、 实证标准的适用前提
    三、 实证标准的功能限制
    四、 举证责任的分配
    五、 可能性检验的对象
    六、 可能性检验的逻辑过程
        (一) 对序列与内幕信息关系的三点判断
        (二) 所获利润向序列和内幕信息的归结
        (三) “自愿性”的考察
第四章 公司并购与重组中非传统交易的目的解释
    一、 非传统交易的内涵与外延
        (一) C类重组(“C”type reorganization)
        (二) B类重组(“B”type reorganization)
        (三) 现会购股兼并(Cash-Out Mergers)
        (四) 资本结构调整(Recapitalizations)
    二、 可能性检验的反对分析
        (一) 获悉可能性的否定
        (二) “非自愿性”考察在检验中的地位
第五章 股票选择权交易的目的解释
    一、 股票选择权交易与传统交易的经济同质性
    二、 美国法院主流观点“股票选择权行使说”评判
    三、 可转换证券交易判例的对比论证
    四、 “股票选择权取得说”的建立
    五、 选择权取得的解释技术
    六、 股票选择权的处分
    七、 员工股票选择权与股票增值权
    八、 小结
本文结论暨对我国法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229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29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