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律令“译讯人诈伪”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24 12:09
翻译立法行为由来已久,始于秦汉律,最早见于张家山出土汉简《二年律令》的"译讯人诈伪",两千多年来基本隶属于诈伪律的"证不言情"律,只是译者的称谓和量刑有一定的变化。由于无法判定译者是故意误翻还是翻译能力不足,无法确定翻译对错的标准,无法规定谁来判定翻译对错,所以没有形成规范翻译行为的完备的、成文的翻译法。当今的翻译立法依然存在上述困境,建议从宏观上规范翻译行业企业和翻译人员的准入制度,从微观上确定翻译的行业标准,建立翻译争议的仲裁机制,实现翻译立法。
【文章来源】:中国翻译.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律典中的“译讯人诈伪”律令
二、“译讯人诈伪”律令的变化
(一)“译者”称谓的变化
(二)量刑标准的变化
三、量刑标准变化的原因
四、启示:当代翻译立法的困境与出路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立法现状调查分析[J]. 赵军峰,寇莹瑾. 中国外语. 2017(01)
[2]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J]. 胡庚申. 中国翻译. 2014(01)
[3]文化强国的法律保障:加强我国翻译立法的思考——基于文化语境下翻译与权力关系的考察[J]. 王隆文. 中国翻译. 2012(06)
[4]中国翻译行业立法之路:来自德国的借鉴[J]. 蒋莉华,王化平,严荔. 中国翻译. 2012(04)
[5]翻译伦理与翻译实践——谈我国部分英文版专业期刊的编辑和翻译质量[J]. 方梦之. 中国翻译. 2012(02)
[6]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 赵秉志. 政法论坛. 2012(01)
[7]翻译研究中的“真”、“善”、“美”[J]. 申连云. 中国翻译. 2011(03)
[8]推动翻译立法,促进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J]. 黄友义. 中国翻译. 2011(03)
[9]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畴的拓展[J]. 杨洁,曾利沙.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5)
[10]通事的前世与今生[J]. 辛全民. 兰台世界. 2010(13)
本文编号:3300625
【文章来源】:中国翻译.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律典中的“译讯人诈伪”律令
二、“译讯人诈伪”律令的变化
(一)“译者”称谓的变化
(二)量刑标准的变化
三、量刑标准变化的原因
四、启示:当代翻译立法的困境与出路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立法现状调查分析[J]. 赵军峰,寇莹瑾. 中国外语. 2017(01)
[2]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J]. 胡庚申. 中国翻译. 2014(01)
[3]文化强国的法律保障:加强我国翻译立法的思考——基于文化语境下翻译与权力关系的考察[J]. 王隆文. 中国翻译. 2012(06)
[4]中国翻译行业立法之路:来自德国的借鉴[J]. 蒋莉华,王化平,严荔. 中国翻译. 2012(04)
[5]翻译伦理与翻译实践——谈我国部分英文版专业期刊的编辑和翻译质量[J]. 方梦之. 中国翻译. 2012(02)
[6]中国刑法的百年变革——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 赵秉志. 政法论坛. 2012(01)
[7]翻译研究中的“真”、“善”、“美”[J]. 申连云. 中国翻译. 2011(03)
[8]推动翻译立法,促进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J]. 黄友义. 中国翻译. 2011(03)
[9]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畴的拓展[J]. 杨洁,曾利沙.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5)
[10]通事的前世与今生[J]. 辛全民. 兰台世界. 2010(13)
本文编号:3300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30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