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宪法的政治性前提——论中国近代宪法的效力基础
本文关键词:规范宪法的政治性前提——论中国近代宪法的效力基础
【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中,先后形成了一系列宪法文本,它们分别被冠以宪法、宪草、约法(临时性宪法)的名义,但皆未获得持久的规范性效力。人身权、财产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是基本权利谱系的核心,也是宪法规范性效力的集中运用者,但它们却并非中国近代战争与革命叙事的主题。故机械地套用西方"法教义学"的方法,来诠释中国近代的宪法文本(甚至西方本身的宪法文本),只具有技术性意义,而没有任何宪制发生学的深刻性。宪法规范性效力的真正基础是:政治秩序(或者说政治共同体)的建立,以及市民社会的成熟。只有具备了此"建国"与"新民"的双重基础,宪法才获得其政治性前提。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近代宪法史 规范宪法 政治性前提
【分类号】:D929;D921;K25
【正文快照】: 在“前现代政治”中,公权力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超法律的存在,其不仅不受任何法律的拘束,反而成为一切法律的根源。宪法——无论是分散式的宪法性法律(如英国宪法),还是集中式的成文宪法典(如美国宪法)——则成为了“现代政治”的重要标志。因为,宪法是关于公权力的法律性描述,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全喜;;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J];读书;2010年04期
2 高全喜;;革命、改革与宪制:“八二宪法”及其演进逻辑 一种政治宪法学的解读[J];中外法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4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5 陶季邑;;孙中山晚年才将其“大同主义”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6 罗衍军;;孙中山土地利用思想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7 蒋玉珉;刘振宏;;孙中山合作主义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王锡伟;郭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赵月超;;孙中山的儒家思想观及其对民国时期祭孔活动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张春季;;孙中山、陈独秀对国共合作认识的歧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2 粟尚正;;从“治天下”到“比天大”——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探析[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贾蕙萱;;留日三杰与辛亥革命——兼议宫崎滔天的鼎力襄助[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4 罗国辉;;社会改革与关注民生——孙中山与社会救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齐卫平;;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途程的历史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6 宓汝成;;辛亥鼎革之际中国外债透析[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7 李一翔;;孙中山的合作思想与国民党的合作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8 徐波;;吸纳·整合·新铸——重论孙中山的“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学继;;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及其价值评估[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倬林;;略论孙中山先生的对外开放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云;饱饫薰习下的自觉传承[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富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认知与革命模式的探寻(1921-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亮;胡适文学教育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人博;被创造的公共仪式——对七五宪法的阅读与解释[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2 刘大生;;党主立宪:是什么,不是什么[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田飞龙;;对中国宪法根本原则与“党主立宪”的初步阅读和比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千帆;宪法不应该规定什么[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6 高全喜;田飞龙;;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J];南方论丛;2011年04期
7 高全喜;田飞龙;;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9 高全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于宪法学的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田飞龙;;新参与式民主的理论建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569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56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