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直诉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4:05
本文关键词:唐代直诉制度研究
【摘要】:直诉制度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平反冤滞的诉讼程序,以多种直接的诉讼请求表达方式,构建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少见的“下情上达”交流模式。通过最高统治者直接过问底层吏民的冤抑案件,实现为民平反昭雪冤案的最终正义,对中国古代的诉讼制度起到了一种弥补和兜底的作用。同时,作为古代人治社会中洗刷冤情的最后救济途径,对于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或者特定机构负责人的渎职行为也有着民众的监督和纠察意义。这一制度源起于先秦,成型于西周,发展于魏晋,并在唐朝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和规范。从法理上对唐代直诉制度的类型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分别探寻几种主要的直诉形式,并在法律或者诏敕等有关规定及具体案例中明晰其运行的社会机理以及直诉制度与正常司法过程的交叉或衔接,来探究这一古代用于社稷治理的法律制度对于当今社会管理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当今信访大爆炸现象和制度改革的借鉴作用。探索司法程序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的并行与互补,来厘清这些问题解决途径之间的交错与距离,并期冀通过法律运行与社会诉求相互之间的良性循环,能实现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逐渐构建起一个科学理性平等有序的社会运行结构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唐代 直诉制度 信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D9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导论8-10
- 第二章 唐代直诉制度概况10-17
- 2.1 直诉制度的含义10-12
- 2.1.1 直诉制度的概念10-11
- 2.1.2 相关概念辨析11-12
- 2.2 直诉制度的特点12-14
- 2.3 唐代直诉制度的发展历程14
- 2.4 唐代直诉制度发展的原因14-15
- 2.5 唐律对直诉制度的限制性规定15-17
- 2.5.1 提起直诉制度的程序15
- 2.5.2 对直诉制度中妄诈的处理15-16
- 2.5.3 对直诉中自刑现象的处理16-17
- 第三章 唐代直诉制度的几种主要形式17-23
- 3.1 邀车驾17
- 3.1.1 律典出处17
- 3.1.2 唐律对“邀车驾”制度的规范17
- 3.2 挞登闻鼓17-18
- 3.2.1 登闻鼓制度的发展历程18
- 3.2.2 唐律对登闻鼓制度的完善18
- 3.3 上表18-19
- 3.3.1 上表制度的产生18-19
- 3.4 立肺石19
- 3.4.1 立肺石的由来19
- 3.4.2 立肺石制度的发展历程19
- 3.5 投匦19-21
- 3.5.1 投匦制的由来19-20
- 3.5.2 投匦的典型案例20-21
- 3.5.3 投匦制设立的初衷及其发展变化21
- 3.6 唐代其他的直诉形式及有关案例21-23
- 第四章 唐代直诉制度的职能定位及运行效果分析23-27
- 4.1 唐代直诉制度的职能定位23-24
- 4.2 唐代直诉制度的客观运行效果及其原因分析24-27
- 4.2.1 唐代直诉制度的局限性分析24-25
- 4.2.2 唐代直诉制度运行的社会效果分析25-27
- 第五章 唐代直诉制度引发的现代思考27-35
- 5.1 直诉制度对于完善纠纷解决方式的借鉴意义27-28
- 5.2 唐代直诉制度与当今信访制度的比较28
- 5.3 直诉制度对于信访制度的现实借鉴意义28-30
- 5.4 唐代直诉制度对于处理信访与司法关系的启示30-35
- 5.4.1 信访在实践中极易出现的主要问题31
- 5.4.2 信访与司法救济的冲突31-32
- 5.4.3 信访司法化或者司法信访化的困局32-33
- 5.4.4 信访与司法运行与衔接格局的重塑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发表论文情况38-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歌;;唐代直诉制度职能述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侯猛;;进京接访的政法调控[J];法学;2011年06期
3 王茂娟;;中国古代直诉制度概念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4 秦双星;;鼓声与民意——以登闻鼓制度为例的解读[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5 徐升;;古代直诉制度的意蕴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艾永明;;中国封建社会投诉制度中的非常程序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7 张全民;中国古代直诉中的自残现象探析[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8 李胜渝;;汉唐时期直诉制度探析[J];求索;2008年04期
9 左卫民,何永军;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以最高法院信访制度为中心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郑全红;刘贞晔;;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及其特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659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65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