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青海藏区“习惯法”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依法治国背景下青海藏区“习惯法”治理研究
【摘要】:藏区习惯法是在藏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形态,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规范约束部落成员行为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销声匿迹的习惯法死灰复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习惯法作为部落社会的遗存,与现代国家法相冲突,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治理,才能维护藏区的长治久安,为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政法所;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所;
【关键词】: 青海藏区 部落习惯法 治理
【基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省社科院合作课题 青海省社科院2015年重点院级课题
【分类号】:D920.4
【正文快照】: 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与其他藏区一样,是藏族封建游牧部落社会的产物,它包含了大量的宗教观念、家族观念、部落意识、封建等级思想等文化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文化现象,伴随着藏族社会历史进程而延续和流传下来,对藏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玮;;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社会习惯法的调查[J];中国藏学;1992年03期
2 唐萍;部落习惯法对青海藏区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杨士宏;藏族部落习惯法传承方式述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杨士宏;要重视对藏区习惯法的研究[J];人大研究;2003年08期
5 田成有;论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补与对接[J];现代法学;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格;藏族习惯法在部分地区回潮的原因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旺希卓玛;清代青海藏区的主要法律文本、产生年代、特点及历史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2 周成仓;;青海藏区稳定与科学发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门洪华;;中国青海藏区稳定的涉外因素分析与对策[J];国际观察;2010年06期
4 靳国胜;;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其法治化管理问题——以青海藏区的宗教与社会稳定关系为视角[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绽小林;;青海藏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高晓波;;略论清朝前期对青海藏区的经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杨虎德;;经济发展与青海藏区社会稳定[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8 赵治中;;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管理研究——以青海藏区为研究对象[J];人民论坛;2010年35期
9 于庆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评析——以青海藏区为例[J];人民论坛;2011年35期
10 金忠山;;青海藏区强奸犯罪立法变通的理论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措泽仁;;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看青海藏区现代化[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仙珠;;青海藏区创新社会管理的特殊性与政策取向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绽小林;陶秉元;;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与生态移民及社会发展困境问题研究——以青海藏区藏民族移民群体为主体的实证研究[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4 杨多才旦;;西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族团结进步问题研究——以青海藏区为个案[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沸宇;青海藏区进入快速发展期[N];人民日报;2008年
2 和平;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有目共睹的[N];青海日报;2008年
3 蒙景辉;青海藏区告别“行路难”[N];工人日报;2008年
4 庞仙;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积极促进青海藏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和发展[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5 记者 卢海;我省与财政部签署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N];青海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顾锡军;全力支持青海藏区外专引智工作[N];青海日报;2009年
7 记者 星子;省政府与中科院签署科技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N];青海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星子 通讯员 张忠华;喜看青海藏区交通大变迁[N];青海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安世远 通讯员 夏连琪;重点支持青海藏区生态保护[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记者 罗藏 吴彬;设立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专项资金[N];青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艾;青海藏区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平;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郝慧婷;青海藏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才秀吉;民国时期青海藏区的藏族土匪研究[D];西藏大学;2014年
4 张金;基于对口支援背景下的青海藏区跨越发展能力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萍;青海藏区汉语文教师素养调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6 马军;明朝对青海藏区的施政方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王彦杰;基于收入分配差距的青海藏区社会差异问题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8 邓文;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烨;青海藏区法院审理赔偿“命价”案件调研报告[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3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67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