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俄两国公证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2:21

  本文关键词:中俄两国公证制度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公证制度 俄罗斯公证制度 对比


【摘要】:公正制度自被提出以来已经发展很长的时间,是一种纠纷的防患措施,是建立稳定社会的重要方式。2003年3月,中国公证员协会成为世界公证组织的一员。2006年3月1日起,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调整公证法律关系的专门法规开始实行。但是这一法律规范没有与中国已有的法律体系连结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公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俄罗斯的公证制度是对前苏联公证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其公证制度和公证理念对中国的公证制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些独树一帜的制度和模式,如俄罗斯《公证立法纲要》中确认了国家公证机关和私人公证机关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等规定。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之下,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下,中国公证制度与俄罗斯公证制度的比较,有利于开拓公证制度的研究视野,相互进行借鉴与学习,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公证制度进行比较:中俄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公证人的法律地位、准入资格、业务范围、公证人的义务和责任。经过对比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与俄罗斯的公证制度的实质,两国可以互相参考,以促进公证制度所具有的保证贸易安全、防止和削减纷争的功效能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关键词】:中国公证制度 俄罗斯公证制度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6;D95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部分 中俄两国公证制度的历史发展10-26
  • 一、俄罗斯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10-20
  • (一) 以民法作为俄罗斯现实公证立法问题研究10-18
  • (二) 以俄罗斯民法典为中心的历史公证立法问题研究18-20
  • 二、中国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20-26
  • (一) 中国古代的私证和公证20-22
  • (二) 旧中国的公证制度沿革22-23
  • (三) 1949年以后的中国公证制度23-26
  • 第二部分 中俄公证人的法律地位比较26-28
  • 一、俄罗斯公证人的法律地位26
  • 二、中国公证员的法律定位26-28
  • 第三部分 中俄公证人准入资格比较28-31
  • 一、俄国公证人准入资格28-29
  • 二、中国公证人准入资格29-30
  • 三、小结30-31
  • 第四部分 中俄公证业务范围比较31-35
  • 一、俄国公证业务范围31-32
  • 二、中国公证业务范围32-34
  • 三、小结34-35
  • 第五部分 中俄公证人的义务与责任比较35-40
  • 一、公证人的作为义务比较35-36
  • (一) 俄国公证人的作为义务35
  • (二) 中国公证员的作为义务35-36
  • (三)小结36
  • 二、公证人的禁为义务比较36-37
  • (一) 俄国公证人的禁为义务36-37
  • (二) 中国公证员的禁为义务37
  • (三) 小结37
  • 三、公证人的刑事责任比较37-38
  • (一) 俄国公证人的刑事责任37-38
  • (二) 中国公证员的刑事责任38
  • (三) 小结38
  • 四、公证人的民事责任比较38-39
  • (一) 俄国公证人的民事责任38
  • (二) 中国公证员的民事责任38-39
  • (三) 小结39
  • 五、公证人行政责任比较39-40
  • (一) 俄国公证人的行政责任39
  • (二) 中国的公证行政责任39
  • (三) 小结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德国公证制度及其启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李红;论必须公证[J];当代法学;2000年02期

3 刘颖;试论公证赔偿责任[J];中国司法;2003年01期

4 徐国栋;公证制度与民法典[J];中国司法;2005年07期

5 杨荣元;;评《公证法》若干问题之立法得失[J];中国司法;2006年07期

6 张靓;;我国公证救济制度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司法;2012年04期

7 陈志全;;公证的“门槛” 有感于法国公证人的准入条件[J];中国公证;2003年06期

8 李爽;;我们在法国考察公证[J];中国公证;2004年11期

9 林广华;;世界两大公证制度之比较[J];中国公证;2005年06期

10 詹爱萍;;中国封建社会的证明制度(二) 唐——公证文化的复苏与私证文化的勃兴[J];中国公证;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704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04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