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中诈骗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21:39
本文关键词:张文中诈骗案研究
【摘要】:张文中诈骗案是具有颇多争议的案件,该案中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在对本案进行研究时,笔者先分析了张文中诈骗案的争议焦点,,并结合诈骗罪的客观特征,证明张文中涉案行为构成单位诈骗;然后从对单位实施的非单位犯罪如何承担刑事责任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得出了张文中作为单位诈骗案中的直接主管人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一结论。最后,从刑事政策的层面,围绕本案突出的司法问题进行立体化分析,力求为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诈骗罪 单位犯罪 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5;D924.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一、 案情概述及争议焦点9-12
- (一) 案情简介及法院判决9-10
- 1.案情简介9-10
- 2.法院判决10
- (二) 案件的争议焦点10-12
- 1.本案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的认定11
- 2.本案是否为单位犯罪的认定11
- 3.单位实施非单位犯罪问题的认定11-12
- 二、 张文中行为是否具备诈骗罪的构成要件12-19
- (一) 张文中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12-15
- 1.如何认定张文中在申报国债贴息资金过程中的欺诈行为12-14
- 2.张文中的欺诈行为是否使相关工作人员陷入认识错误14-15
- 3.负责国债贴息资金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15
- (二) 张文中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5-19
- 1.关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为诈骗罪构成要件的理论争议15-17
- 2.如何正确理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内涵17
- 3.如何认定张文中的“非法占有为目的”17-19
- 三、 张文中的涉案行为是否为单位行为19-22
- (一) 我国关于单位犯罪认定的理论纷争及相关规定19-20
- (二) 张文中的涉案行为是否属于单位行为20-22
- 四、 单位实施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22-27
- (一) 单位实施非单位犯罪在司法解释上的分歧22-23
- (二)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理论纷争23-25
- 1.肯定说与否定说的对立23-24
- 2.对否定说的批判24-25
- (三) 张文中应当对诈骗行为承担刑事责任25-27
- 结语27-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明祥;论诈骗罪中的交付财产行为[J];法学评论;2001年02期
2 赵秉志,于志刚;刑法基本原则的法条设置与现实差距——基于立法与司法的现状分析[J];法学;1999年10期
3 张明楷;论诈骗罪的欺骗行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卢勇;单位成员行为的双重性与单位犯罪[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于逸生,刘彦辉;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董玉庭;;论单位实施非单位犯罪问题[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6期
7 刘明祥;论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害[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王延祥;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政治与法律;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709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0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