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民初大理院判例制度的形成机制与法律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24 13:32

  本文关键词:民初大理院判例制度的形成机制与法律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民初大理院 判例制度 形成机制 法律方法 案例指导制度


【摘要】:大理院肇始于晚清时期的变法修律、官制改革。大理院的成立,标志着向法制近代化迈出了一大步。清帝国结束,继之而起的中华民国,国体肇造,各方制度尚未完善,尚无余力制造新法,相关司法制度,只能沿袭晚清之制。于是乎,作为司法审判龙头的大理院得以在民初继续存在。为弥补制定法法源的不敷利用,大理院创造了判例制度。本文从大理院判例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审判适用的法源入手,利用大理院发布的判例,分析大理院判例制度所运用的法律方法,分析大理院判例的性质和裁判风格,最后从对当时的影响、对法制近代化的意义以及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启示几个方面,分析了大理院判例制度存在的历史价值。 从逻辑结构来看,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历史传统和时代背景两大方面,分析大理院判例制度形成的背景。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大理院审判中所适用的法源,通过大理院发布的判例,从大理院审判时裁判依据的寻找方法以及判例要旨的生成过程等方面,分析大理院判例所运用的法律方法。 第三部分,分析大理院判例性质,为其进行准确定位。总结大理院判例的形成风格,并将大理院判例制度与判例法国家的判例制度进行简单比较。 第四部分,从大理院判例制度对当时的影响、对法制近代化的意义以及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启示三个方面,评析大理院判例制度形成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民初大理院 判例制度 形成机制 法律方法 案例指导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K258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5
  • 第一章 大理院判例制度的形成背景15-18
  • 一、大理院判例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15-16
  • 二、大理院判例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16-18
  • 第二章 大理院判例蕴含的法律方法18-34
  • 一、大理院审判适用的法源18-21
  • 二、大理院判例蕴含的法律方法21-34
  • (一) 法律发现22-29
  • (二) 类推适用29-30
  • (三) 事实替代30-32
  • (四) 归纳推理32-34
  • 第三章 大理院判例的性质与形成风格34-39
  • 一、大理院判例的性质34-35
  • 二、大理院判例的形成风格35-39
  • (一) 大理院判例的形成风格35-37
  • (二) 大理院判例制度和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比较37-39
  • 第四章 大理院判例制度的形成价值39-49
  • 一、对民初司法的影响39-41
  • 二、对法制近代化的影响41-43
  • 三、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启示43-49
  • (一) 存在的问题44-45
  • (二) 启示与建议45-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茂坤;;论民国初期“物权契约理论”的发展——以大理院判例中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为例[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2 刘昕杰;杨晓蓉;;民国学者对民初大理院判例制度的研究[J];东方法学;2011年05期

3 魏治勋;;论现代法律思维的类推品格[J];东岳论丛;2009年05期

4 梁迎修;;判例法的逻辑——兼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00期

5 杨思斌;;中国古代判例制度的演变与基本特征[J];法学杂志;2008年02期

6 张嘉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走向[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3年12期

7 张道强;;大理院判例、解释例——民国初期的司法机关“立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党敏;;民初大理院对于民事习惯的态度——以一则“土地先买权”案件为例[J];黑河学刊;2009年05期

9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调研报告[J];人民司法;2007年19期

10 尹萍;;民初大理院援用习惯之考量因素探析——以《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1912-1918)为主要考察文本[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林敏;民间习惯的司法识别[D];山东大学;2010年

3 骆军;我国民事判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1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31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