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养廉银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1:25
本文关键词:清代前期养廉银制度研究
【摘要】:养廉银是清代雍正帝继位后,面对吏治腐败、政治动荡、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现实所实施的一项官员俸禄立法。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增加官员俸禄的形式,将官员非法搜集的财富变成合法的收入,使官员能够专心于政务,保持其廉洁,避免压榨百姓,从而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权的稳定。 养廉银制度是雍正总结历代的“厚禄养廉”思想并结合自己对廉洁与贪墨问题的理解,而采取的一次历史实践。雍正认为薪俸收入的低下是官员贪墨的主要原因,人有欲望是正常的,虽然自古以来都有圣人的存在,但不可能让所有官员都有如此的操守,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和内心的自律来抑制人内心的贪欲是不可行的。由于薪俸的低下,官员们不能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就必然会选择非法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对百姓的盘剥和官员的腐败。因此,应该由对官员欲念的压制转变为疏导,通过提高官员的收入水平,用合法的手段来满足其一定范围内的愿望。这样,官员们就不必再使用非法手段来实现其目的,进而可以达到抑制腐败、澄清吏治的效果。 养廉银制度由雍正首创,经过乾隆时期的修改与调整,最终形成了一项比较完整的制度。在实施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固有的弊端,在乾隆以后逐渐流于形式,最终在清末彻底瓦解。由于养廉银制度以清代前期的制度较为典型,为了尽可能还原该制度,所以本文着眼于清代前期的历史背景,主要论述了雍正乾隆时期的养廉银制度,考察了这一时期养廉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力图再现当时条件下该制度真实的历史面貌。 本文开篇深刻剖析了养廉银制度产生与实施的背景。雍正整顿吏治,设立养廉银以保证官员廉洁,从而澄清吏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养廉银制度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依据相关史料,对养廉银制度的基本原则、财政来源、适用范围、支取方式及标准等内容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主要是从法学的角度分析清代前期养廉银制度的立法成效与经验借鉴。 清代养廉银制度实质上是雍正为了整顿吏治而采取的养廉制度中的一项,其目的是通过养廉银的发放以尽量维持官员的廉洁性,从而达到澄清吏治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对象也具有现实意义。当下,腐败问题仍然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防治腐败历来为国人所关注,“高薪养廉”同样也是今天热议的议题之一。人的收入与廉洁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可否认,收入的状况确实会对官员的廉洁起到影响。从法律上来说,就是如何用制度来对薪酬做出规范,使其产生出好的效果。而本文研究的正是在实施高薪的情况下,如何使高薪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清代 养廉银 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D92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1
- 一、清代前期养廉银制度制定与实施的背景11-19
- (一) 清代养廉银制度制定与实施的社会现实背景11-14
- (二) 清代养廉银制度制定和实施的政治背景14-16
- (三) 清代养廉银制度制定与实施的思想背景16-17
- (四) 清代养廉银制度制度和实施的法律条件17-19
- 二、养廉银制度的基本内容19-47
- (一) 养廉银的财政基础——耗羡归公制度19-30
- (二) 养廉银的给付——养廉银支取制度30-47
- 三、养廉银制度的实施效果47-59
- (一) 养廉银制度的实施成效47-52
- (二) 养廉银制度功能弱化的原因52-56
- (三) 养廉银制度对实行高薪养廉的借鉴56-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岁有生;;清代州县衙门经费[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2 杨建庭;;雍正时期关税盈余银考察[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3 陈光焱;;清代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03期
4 陈永成;陈光焱;;清代养廉银制度的起因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5 吕坚;康雍乾户部银库历年存银数[J];历史档案;1984年04期
6 李凤鸣;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萧国亮;;雍正帝与耗羡归公的财政改革[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3期
8 齐清顺;清代新疆官员的养廉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746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4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