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同居共财:传统中国的家庭、财产与法律

发布时间:2017-08-30 05:36

  本文关键词:同居共财:传统中国的家庭、财产与法律


  更多相关文章: 同居共财 家庭 财产 法律 伦理


【摘要】:在传统中国社会较长的发展时期,家庭成员一直秉持着"同居共财"的生活和组织方式。其有两个特征:一是"同居",家庭成员并不都是一个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只是家庭中一个个伦理意义上的成员,人们无不生活在"关系"和"亲疏"之中;二是"共财",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有,由父亲代为管理,财产主要依靠"分家""继承"等方式在家庭内部流动。传统中国的家庭法律制度以伦理本位为基础,基本上适应了此两项原则,体现了传统中国意义上法律与社会之间的适配性。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同居共财 家庭 财产 法律 伦理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转型困境与法律治理研究”(YB2013039) “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一、传统中国的“家”林语堂先生曾把传统中国的家族比喻成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说它内部为“最高的结合体”,且“彼此互助”,对外则“取冷待的消极抵抗的态度”[1](160)。对于传统中国家庭(家族)来说,这一比喻颇为形象。因为在传统中国,家“为一经济单位,为一共同生活团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俞江;;家产制视野下的遗嘱[J];法学;2010年07期

2 张佩国;农民的财产边界与近代中国司法的性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妇女的“财产权”[J];史学月刊;2002年01期

4 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上)[J];中外法学;2010年06期

5 俞江;;论分家习惯与家的整体性——对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的批评[J];政法论坛;2006年01期

6 俞江;;继承领域内冲突格局的形成——近代中国的分家习惯与继承法移植[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7 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顾元;体制与道德的背反——中国传统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蒋冬梅;;略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性质——兼谈中国古代无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柳岳武;;南京国民政府看守所制度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5 程宗璋;当代东方人“厌诉”质疑[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6 刘希洋;;清代前期地方社会矛盾和社会治理——以徐士林《守皖谳词》为中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7 强舸;;血缘社会与专制国家:古代中国国家起源的一种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9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沈明;;前版权时代的智识权属观念和出版制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焦艳鹏;戚道孟;;论核心生态法益及其刑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张昊;;试论我国现行法律解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7 胡江天;;浅谈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儒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董颖;;董必武守法思想及其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10 马青连;;清代理藩院司法功能研究——以清代蒙古地区为中心的考察[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t,

本文编号:757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57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