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立法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20:36

  本文关键词: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立法语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评价理论 立法语言 态度 和谐


【摘要】:立法语言是由立法机构及其他的机关组织制作的,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发现立法语言的权威性和其中所体现的权力意识。自从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对法律语言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立法语言作为表达立法者意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意识导向作用,怎样使立法语言更加具有和谐性,拉近立法者和法律受众的心理距离,便成为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本研究创造性的运用评价理论对立法语言进行分析,旨在考察其中所体现的积极的态度意义和和谐意识,以对我国的立法工作和法律语言的和谐应用有所启示和帮助。 本研究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马丁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以我国三部立法文本为研究语料,在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搜集、语料收集、语料分析、理论指导等方式,采取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评价系统的态度、介入、级差三方面综合考察立法语言中体现的积极的态度意义和和谐意识,试图说明立法语言中不仅体现了权力意识,还体现出积极的态度意义和和谐意识,这是顺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宗旨所在。 本研究运用评价理论对立法语言进行分析,为评价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也为立法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探究我国立法语言中体现的积极的态度意义和和谐意识,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立法语言的研究体系,有助于我国立法工作的进行,也对我国法律语言的和谐应用有所启示和帮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评价理论 立法语言 态度 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055;H13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8-10
  • 1.1 Research Background8-9
  • 1.2 Research Question and Significance9
  • 1.3 Research Frame9-10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0-22
  • 2.1 Forensic Linguistic Study10-16
  • 2.1.1 The origin and the formation of Forensic Linguistics of the west10-11
  • 2.1.2 The definition and objects of Forensic Linguistics11-14
  • 2.1.3 Study in home and abroad14-16
  • 2.2 Legislative Language Study16-18
  • 2.2.1 The definition of legislative language16-17
  • 2.2.2 Study in home and abroad17-18
  • 2.3 Appraisal Theory Study18-22
  • 2.3.1 The origin of appraisal theory study18-20
  • 2.3.2 study in home and abroad20-22
  • Chapter Three Theoritical Basis22-42
  • 3.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raisal theory22-25
  • 3.2 Attitude25-34
  • 3.2.1 Attitude25-31
  • 3.2.2 The division of Attitude31-33
  • 3.2.3 Indirect Attitude33-34
  • 3.3 Engagement and Graduation34-42
  • 3.3.1 The theoretical basis:Bakhtin's discourse theory34-35
  • 3.3.2 Engagement35-38
  • 3.3.3 Graduation38-42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ve Texts with Appraisal Theory42-76
  • 4.1 The law of the protection of disabled persons42-58
  • 4.1.1 Text description42
  • 4.1.2 Figure state42-52
  • 4.1.3 Figure analysis52-58
  • 4.2 The law of the protection of non-adult persons58-68
  • 4.2.1 Text description58
  • 4.2.2 Figure state58-65
  • 4.2.3 Figure analysis65-68
  • 4.3 The law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men68-73
  • 4.3.1 Text description68
  • 4.3.2 Figure state68-73
  • 4.3.3 Figure analysis73
  • 4.4 Summary73-76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6-78
  • Bibliography78-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81-83
  • Acknowledgement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恩;立法语言,严谨为要[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04期

2 陈炯,钱长源;对于立法语言作为立法技术的几点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陈炯,钱长源;对于立法语言作为立法技术的几点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炯;谈立法语言[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3期

5 蔡宝瑞;谈谈法律法规中的一些立法语言问题[J];修辞学习;2001年02期

6 马雯;论英语立法语言模糊词语的运用及不可消除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郭晶英;;立法语言特点及英译技巧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刘永红;我国当前立法语言中词语运用失范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宁致远;立法语言更应符合语言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03期

10 赵永刚;宋扬;;英语立法语言的语体特征[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潇;;从宪法看立法语言的特点[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龚家林;;浅议立法语词规范化[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宁致远;;浅谈立法语言的民族化、通俗化问题[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炯;;立法语言的规范与创新[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管春林;;中美宪法中不同法律规范表述方式对比与英汉法律条文互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冯袁冰;;当前地方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7 姜廷惠;;新《婚姻法》语用质疑[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耀允;王晓龙;王轩;徐睿峰;侯永帅;范士喜;;面向开放的限定领域的交互式问答语料分析[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9 杨蔚;;在比较中探寻NULEXID语料库系统的未来之路[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阳小华;;司法语言学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政法学院 张建军;立法语言的明确与模糊[N];光明日报;2011年

2 宋世明邋王建文;论立法语言叙事四大特征[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教研室 姜廷惠;宪法语言修改之管见[N];法制日报;2003年

4 宋世明邋王建文;从物权法起草看立法语言风格走向[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李勇;法律领域语文使用日益受到关注[N];法制日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 程雷;如何理解“律师会见不被监听”[N];检察日报;2008年

7 尹田 著名民商法专家、《物权法》起草小组成员 杨涛 法律硕士、检察官 盛大林 时评家 杨宏生 本报记者;物权启蒙时代的法律争论[N];中国商报;2005年

8 ;学习《药品管理法》100问[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李飞;法律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8年

1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财产保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剑锋;面向事件的知识处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李荣军;中文商品评论倾向性分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耿直;基于语料库的比较句式“跟、有、比”的描写与分析[D];北京大学;2012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饶萍;时间指称的照应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朱娅蓉;教师启动的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钱耘云;外语学习自主的原则—参数模型建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高汉成;签注视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璐;批评文体学[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慧;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立法语言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郭贵悦;论立法语言及其规范化[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艳英;立法语言中的“的”字短语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昊天;法的确定性与立法语言之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5 宫丽彦;我国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李抒惠;大连市立法语言失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楠;立法语言规范化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通;法律文本的功能语篇分析[D];广西大学;2012年

9 蒋慧玲;《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语言缺陷及完善[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潘湘波;地方立法语言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67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67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