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草原生态法规中的特色立法原则探析
本文关键词:古代草原生态法规中的特色立法原则探析
【摘要】:古代草原生态法规中有一些特殊原则体现出保护草原的高超智慧。随惩随奖原则的贯彻,形成了牧民有效的相互监督;感化教喻原则的坚持,有效地发挥了道德律令的作用;前后承继原则的实行,保证了法令通过不断的丰富、修正而日臻完善;律俗一致原则的遵守,避免了法条与习俗的脱节。今人应该沿用与发展这些经验,服务于草原生态建设并更好地保护草地资源。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关键词】: 草原法 特色立法 草原生态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67) 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2013C111) 包头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2014S2004-2-1-17)
【分类号】:D929;D922.64
【正文快照】: 作者简介:刘利利(1976-),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副教授,博士,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E-mail:liulili1397@126.com.费孝通先生早在60年前就曾说过:“现行的法律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武,高伟;藏族环境习惯法文化与环境保护[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苏鲁格;阿勒坦汗法典[J];蒙古学信息;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黎;天祝藏族和阿拉善蒙古族牧民草原生态观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3 陈文;;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本土化”定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4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5 泮伟江;;从规范移植到体系建构——再论中国法律的本土化困境及其出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光杰,王庆廷;历史、现状、未来——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法理解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高其才;;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8 朱虎;;萨维尼的《论占有》及其贡献——法学、立法以及方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9 付荣;;请求权方法的历史源流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10 田夫;;对民法调整对象法定化的政治社会学检讨——以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曹缅;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宇春;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特征及其路径[D];江苏大学;2010年
6 周传发;地方立法立项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郭颖;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苏洪财;我国法院判决依据的几个难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东旭;历史法学派对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启示[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浅析伊斯兰教的生态观[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2 张慧平;马超德;郑小贤;;浅谈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铁牛;张秋良;杨慧敏;萨如拉;郑小贤;;蒙古族自然观对现代环境保护的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姜恕;中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草地学报;1997年02期
5 赵春花;曹致中;荣之君;;退牧还草工程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年01期
6 董玉祥,陈克龙;长江上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力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7 杨汝荣;我国西部草地退化原因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草业科学;2002年01期
8 王树青,张起荣,马苍;天祝县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3年06期
9 周俗,唐川江,张新跃;四川省草原生态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4年12期
10 李善堂,张榕,阿不满;退牧还草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思考[J];草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权小勇;侗族生态文化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云霞;内蒙古草地退化成因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关区;;草原生态文化的概念与特征[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年04期
2 朴庆林;要加强对我省“三化”草原生态的治理[J];长白学刊;2001年03期
3 张景明;;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孙建;;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法制保障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9期
5 王关区;莎娜;;草原生态经济阈与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J];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6 王婧;;草原生态治理的地方实践及其反思——内蒙古C旗的案例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7 李若闻;宋术学;刘玉才;;播种绿色的生命——来自我省西部草原生态工程的报道[J];党员之友;2002年21期
8 ;双重压力逼成“死河”[J];w挛胖芸,
本文编号:769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6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