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京国民政府 判例制度 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与评价 判例的法律地位
【摘要】:摘要:从北洋政府建立到南京国民政府消亡这一时期是中国法制重大变革的一个时代,法律的各个方面都加快了近代化的脚步,其中判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判例法作为当时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不仅弥补了立法的不足,在司法审判中也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只注重立法,而较少关注司法。部分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时期的判例制度,但是重点研究的是北洋政府大理院时期,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判例制度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的将主要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判例制度。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判例制度 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与评价 判例的法律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
【目录】:
- 目录3-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10
- 一、问题的提出7-8
- 二、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8-9
- 三、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结构安排9-10
- (一)本文的研究目标9
-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9-10
-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的背景分析10-21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制状况10-16
- (一)法律体系的形成及由来10-13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概况13-16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产生的原因16-21
- (一)法律继受与变革促使判例制度的产生16-18
- (二)法制状况的混乱促使判例制度的产生18-19
- (三)审判机构膨胀、人员芜杂促使沿用判例制度19-21
- (四)国情的需求21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的运行机制21-32
- 一、判例的制定21-23
- 二、判例的变更23-26
- (一)有权提起变更判例的主体23-24
- (二)判例变更的法定程序24-26
- 三、判例的编选与公布26-28
- 四、判例的实践运用28-32
- (一)判例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28-31
- (二)判例对成文法的解释31-32
- (三)增加法律适用的灵活性32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的评价32-47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影响32-38
- (一)判例制度在台湾的发展32-36
- (二)国民政府迁台后判例的选编与出版36-37
- (三)台湾地区判例编选的流程37-38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的不足38-44
- (一)判例制度的规范空白38-41
- (二)判决、判词、判决例、判例和判例要旨概念的不确定41-42
- (三)规范与实践的落差42-44
- 三、对我国当今案例指导制度的启示44-47
- (一)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客观需要44-45
- (二)联想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东,李训虎;先例判决·判例制度·司法改革[J];法律适用;2003年Z1期
2 劳东燕;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3 施小镭;论判例制度在我国的创设[J];法律适用;2001年07期
4 黄再再;论法律移植与中国判例制度的建立[J];法治论丛;2002年04期
5 戴伟;;关于中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6 程政举;;新资料和先秦及秦汉判例制度考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刘延东,程怡;论我国判例制度的建立[J];时代法学;2004年04期
8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总目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宋晓明;建立我国判例制度的价值分析[J];人民司法;1998年12期
10 蔡唱;英美判例法与我国判例制度的建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姜晓敏;刘洋;;陈瑾昆的刑事法律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2 冯琳;;试析法学家与法律转型的关系——以沈家本个人角色与晚清法律变革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3 支果;张天红;;自贡盐业诉讼契约例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4 王雪梅;;清代自贡盐业契约中习惯法实施的保障机制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天翼;;论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国际私法法律框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复合;;20世纪初在京活动的外国建筑师及其作品[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7 张复合;;北京近代建筑史研究与北京现代城市建设[A];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C];2002年
8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莉;中国特色判例制度杜绝司法尺度不一[N];中国贸易报;2011年
2 徐富斌;我国推行判例制度势在必行[N];中国贸易报;2004年
3 黄再再;对我国判例制度的构想[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王殿彬 李玉柱;关于建立有限判例制度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国家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刘武俊;中国应建立判例制度[N];华夏时报;2002年
6 曲靖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 胡兴东;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形成的司法技术[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张千帆;“先例”与理性:为中国司法判例制度辩护[N];法制日报;2002年
8 记者 王斗斗;最高法全部办结217件建议提案[N];法制日报;2009年
9 宣海林;法律“眉批”的借鉴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志铭;我国法院案例指导制度的全新定位[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军;我国民事判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蒋涛;罪刑法定下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磊;中国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瑰华;指导性行政案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欧阳湘;近代广东司法改革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8 张从容;晚清司法改革的一个侧面:部院之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冯静;美国司法积极主义哲学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东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玉平;论中国民事判例制度的构建[D];河北大学;2013年
3 李峰;建立中国司法判例制度之构思[D];郑州大学;2010年
4 朱涛;中国引入判例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吴波;清代判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孔攀;判例制度功能的考察与借鉴[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杨雪燕;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下的判例制度[D];河南大学;2012年
8 范曾;论判例制度在我国的建构[D];郑州大学;2013年
9 杜安郑;论我国判例制度之构建[D];郑州大学;2013年
10 余海民;中国传统判例制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71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7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