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古代法外酷刑与报应观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01 15:33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法外酷刑与报应观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报应观 法外酷刑 正义 自由 宽容


【摘要】:反观我国的刑罚制度,依然有早期报应观的遗存,具体体现为重刑主义倾向。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的法外酷刑制度的发展流变过程的介绍,同时追溯、梳理报应观的思想根源,探讨报应观与法外酷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揭示致使法外酷刑在我国得以长期存续的真正社会法律文化根源。 在剖析佛教报应观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古代重刑制度的思想根源。通过对西方的报应刑论的不同学说进行综合比较的分析,进一步深化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报应观与刑罚制度间的关系。通过二者之间关系的解析,对社会秩序、正义与个人自由的法律价值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希望作为目的的个人自由价值在宽容的法律环境下能够得到更多的保障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报应观与法外酷刑二者关系的探讨,清醒地认识到,法律是人类经过痛苦的斗争后,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以人类现有的智慧而言,公正、均衡、合理的法律是解决人类自身困境的唯一出路,是人性的必然选择。依靠法律而建立的权威,才可能真正的在人民心中矗立,才可能真正的长治久安,才可能真正的“天下大治”。人性呼唤法律,法律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唯一道路,体现人性的刑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报应观 法外酷刑 正义 自由 宽容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D9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9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外酷刑概况9-18
  • 1.1 法外酷刑的概念9-10
  • 1.2 中国古代法外酷刑的泛滥10-14
  • 1.3 中国古代法外酷刑的重刑倾向14-18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法外酷刑重刑倾向的思想根源18-32
  • 2.1 报应观18-28
  • 2.1.1 报应观概述18
  • 2.1.2 佛教因果报应思想18-20
  • 2.1.3 中国传统报应观20-24
  • 2.1.4 报应论理论形态的历史演变24-28
  • 2.2 报应观对法外酷刑重刑倾向之解读28-32
  • 第三章 法外酷刑与报应观对法律价值实现的影响32-46
  • 3.1 正义的实现32-40
  • 3.2 社会秩序的实现40-42
  • 3.3 个人自由的实现42-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波;;酷刑的界定——以国际刑法为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陈敏;;从酷吏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酷刑[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王晶波;王晶;;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古时期的法外酷刑[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4 许晶;李燕;;关于原始复仇神话的再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陆仁茂;古代肉刑的废除对当代反酷刑的启示[J];文史博览;2005年Z1期

6 曹秀谦;;中国古代酷刑文化解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刘昂;薛振环;;酷刑的界定[J];法学杂志;2009年02期

8 张益刚;邱月玲;;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人性分析[J];齐鲁学刊;2009年05期

9 李永采;论血族复仇[J];齐鲁学刊;1995年01期

10 陈筱芳;中国传统报应观的源头:春秋善恶报应观[J];求索;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阳唐;从国际反酷刑运动反思中国反酷刑现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宋蕊;中国古代酷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2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72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