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时代“政党—国家”的法治化
本文关键词:改革时代“政党—国家”的法治化
【摘要】:"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政党—国家"的政治架构,构成了新时期中国法治国家建构的主要政治与社会—历史背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克服政治教条主义、"中国特殊论"和文化守旧主义。改革时代"政党—国家"的法治化,面临执政党的政治主导性与法律的"不可随意支配性"、社会层面的"分类监护体系"与法治所内在要求的"立法分类的非任意性"、"社会基本益品"的"有限准入体系"与法治所内在要求的法律的平等性之间的张力。改革时代"政党—国家"的法治建构,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应遵循政法分离和人大至上两个原则,并构建合宪性审查、财政法定(税收法定和预算法定)这两大政治"基础秩序",这将有助于法治国家的实质性建构。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改革 政党—国家 国家组织能力 法治化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正像法律是与特定时空的文明秩序相联系的,建构由法律所主导的治理秩序——法治——亦不例外。“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政党—国家”的政治架构,构成了新时期中国法治国家建构的主要政治与社会—历史背景,并对其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改革”即“变法”,就是要通过上层建筑(特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开放时代;2008年02期
2 孙立平;;以社会重建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J];社会学研究;2007年02期
3 熊万胜;;市场里的差序格局——对我国粮食购销市场秩序的本土化说明[J];社会学研究;2011年05期
4 王绍光;樊鹏;;“集思广益型”决策: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智库[J];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亭;卢成会;;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周林兴;;数字环境下档案馆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2年04期
3 黄秋菊;景维民;;国家构建视角下的中俄转型比较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4 邓宁华;;“寄居蟹的艺术”: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天津市两个省级组织的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5 邓宁华;;“寄居蟹的艺术”:两个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J];公共管理研究;2011年00期
6 田艳芳;;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的经济制度肇因与风险化解[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1期
7 袁同成;;越位、错位与失位:我国多元社会福利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魏立颖;;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徐旭初;王灵恒;;老年社团合法性的案例研究——基于对杭州市吴山天风腰鼓队的调研[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慧君;;经济转型与国家治理模式演进——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2 周健;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仲鑫;当代佛教慈善公益组织及其活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晓ng;乡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熊万胜;体系中的秩序—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袁松;富人治村—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富强;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薛立强;授权体制:改革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刘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规则构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田先红;息访之道[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小倩;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成路径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凯;建设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稳定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孔令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群体满意度的差异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柱;政策变迁研究中的倡导联盟框架及其应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涛;多重性国家、社会结构紧张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国华;中国公民社会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邝敏仪;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社会组织的作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杨宇;网络NGO组织形式科层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刘红祥;行业协会与政府日常互动中的行为选择[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忠;;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鲍林岳:数字电影时代来了[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41期
2 卞正瑶;构建多渠道粮食流通体制 发挥主渠道作用[J];粮食问题研究;1998年01期
3 乔百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下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对吉林省磐石市调查结果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03期
4 张宛丽;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年01期
5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6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7 王晓路;;对哈里森·怀特市场模型的讨论:解析、探源与改进[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8 熊万胜;;合作社:作为制度化进程的意外后果[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9 符平;;“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符平;;迈向市场社会学的综合范式——评弗雷格斯坦《市场的结构》兼议其范式修正[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杰;论政治稳定[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林治海;《百姓与政治》评介[J];东岳论丛;2002年03期
3 夏立忠,李元书;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何占周;论邓小平的政治权威观[J];前沿;2002年10期
5 王秀素;论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维护[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6 释清仁;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扩大及意义[J];理论导刊;2002年05期
7 王东;论转型时期加强党的政治权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孙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共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J];学术论坛;2003年05期
9 李从熙,韩秀红;对加强和提高党的政治权威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蕾;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权威[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励;;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侯风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的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程竹汝;;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动力[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7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蔡小平;;政治与道德[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魏星河;;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振国;政治权威与民主、法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2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02年
3 吴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权威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萧功秦;驳中国经济崩溃论[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赵虎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性[N];学习时报;2005年
6 齐三平;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军队非政治化”[N];解放军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铭;乌克兰转型中的宪政权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8 梁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发展中的政治学新兴交叉学科(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李乔;《历史决议》既是政治权威,又是理论权威[N];北京日报;2006年
10 市委党校 匡永琼;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光;政治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鞠健;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8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9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奇;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许丽英;提高党的政治权威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有理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红光;政治权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强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窦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和谐推进机制的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玉森;要求型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冲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李荣华;政治秩序的社会成本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凤;中共构建政治权威的政治技术[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富荣;利益集团对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海昌;试论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35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3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