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中的“理”考辨
本文关键词:《唐律疏议》中的“理”考辨
【摘要】:《唐律疏议》中的"理"共出现192次,除《捕亡》外,涉及到了其余11篇中的相关律文,共计96条。"理"在唐律中的含义与用法较为复杂,但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理"在传世文献中的常见含义,虽然出现在法典中仍作通常的用法;另一类为"理"在法典中的固定含义,直接表达了司法审判的根据或理由。《唐律疏议》中的"理"绝大多数出现在疏文部分。"理"作为司法审判的根据、理由,在疏文中是通过引述律、令、格、式来表达具体含义的。《唐律疏议》中"理"的表义结构、主要含义与法典结构均表明:以成文法的规定为价值判断依据是唐律立法的基本精神。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
【关键词】: 唐律疏议 理 价值判断依据
【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3SFB5009)《唐律疏议·名例》研究 甘肃政法学院重点研究项目(GZF2012XZDLW11)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中心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
【分类号】:D929
【正文快照】: 传统刑律中的“理”作为法律词汇所表达的含义极为重要却被传统律学所忽视1。现代学者充分注意到了隋唐律、令中“理”所表达的含义对于理解传统法制基本精神具有的重要意义2。“理”在唐律中大量出现,其表述的含义大多直接决定着司法裁判的依据。但针对唐律中的“理”进行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存福;论《唐律》“义疏”的法律功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4期
2 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相森;;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任强;中国古典文本中的法律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爽;;试论帮会文化的儒家思想基础——小传统文化的大传统背景[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4 王康;情、理、法的冲突与整和——浅议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特色[J];沧桑;2005年Z1期
5 魏顺光;;荀子的“法、类”说与中国传统司法的“确定性”问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邓勇;法学论文中文摘要规范化探析[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7 崔明石;;事实与规范之间:情理法的再认识——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考察依据[J];当代法学;2010年06期
8 张正印;;事实的敞开:情理法判案模式的合法性构造[J];东方法学;2008年03期
9 马荣春;;论犯罪构成新体系之常识、常理、常情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侯铭峰;杨兴香;李喜;;论情、理、法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潘世钦;周丽;;浅论行政情理性的法律价值[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斌;;从王三畏堂与渝沙债团解纷案看近代情理法[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a,
本文编号:858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5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