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理视角下公共利益实现之困境与突围

发布时间:2017-09-16 20:17

  本文关键词:法理视角下公共利益实现之困境与突围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利益 立法缺失 利益冲突 公益诉讼


【摘要】:公共利益这一横跨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人们对于私人利益之上的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需求问题的思考,其理论在启蒙运动及其之后的一段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19世纪末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至今呈现出不断变革的趋势。我国自古以来长期的封建统治和“重义轻利”的文化使得我国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对公共利益的理论认知,而公共利益的真正实现必须建立在民主宪政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以后公共利益成为了我国法律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公共利益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我国法律运行过程中诸多环节存在的现实问题,使得公共利益在实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并产生了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的事件,造成了极端社会矛盾和冲突,这种现象亟待我们进行深刻的研究反思,并从完善公益立法,改良公共利益认定格局,以及建立新的司法救济制度的角度作出创新性的制度构建的某些有益探索,摸索出一条使公共利益真正得到实现的新路径。 本章除引言和结语部分,正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哲学角度对公共利益的产生机制进行概述,,解答在理论研究中对公共利益是否真实存在的困惑和疑问。为对公共利益的进一步研究扫清障碍。 第二部分主要对公共利益概念进行界定,考察其语义源流并剖析学术界对公共利益概念界定的多种模式,提出笔者对公共利益描述性界定,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西方公共利益理论的发展进行历史性考察,探讨不同的历史阶段公共利益理论的发展变化,结合每个时期具体的历史背景,阐述其具体内容和变化原因,以期为我国公共利益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我国公共利益实现困境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公共利益立法缺失、公共利益认定主体错位等多方面展开论述,考察我国公共利益实现困难的原因并进行反思,为制度构建埋下伏笔。 第五部分主要针对我国公共利益实现的困境提出克服的办法和建议。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具体环节进行制度构建和对原有的法律程序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利益 立法缺失 利益冲突 公益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8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8-11
  • (一) 国外研究概况8-9
  • (二) 国内研究概况9-11
  • 第一章 公共利益“存在”问题之考量11-15
  • 一、 人类的社会性与分工合作11-13
  • (一) 人类的社会性11-12
  • (二) 分工合作12-13
  • 二、 公共性需求与公共理性13-15
  • (一) 公共性需求13
  • (二) 公共理性13-15
  • 第二章 公共利益的概念界定15-21
  • 一、 公共利益的概念15-19
  • (一) 公共利益语义解读15-16
  • (二) 公共利益界定模式研究16-18
  • (三) 公共利益相关概念辨析18-19
  • 二、 公共利益的分类19-21
  • (一) 公共秩序20
  • (二) 公共产品和服务20
  • (三) 公共福利20-21
  • 第三章 公共利益认知的历史维度21-28
  • 一、 公共利益认知的萌芽时期21-23
  • (一) 古希腊罗马“公共利益至上”观21-22
  • (二) 中世纪宗教外衣下的公共利益观22-23
  • 二、 公共利益认知的发展时期23-25
  • (一) 启蒙运动中的公共利益观23-24
  • (二) 功利主义的公共利益观24-25
  • 三、 公共利益认知的变革期25-28
  • (一) 社会法学派的公共利益观25-26
  • (二) 新自由主义的公共利益观26-28
  • 第四章 我国公共利益实现之困境分析28-39
  • 一、 公共利益立法中具体规定缺失28-30
  • (一) 我国立法中公共利益的相关规定梳理28-29
  • (二) 立法中公共利益具体规定缺失29-30
  • 二、 公共利益认定主体错位30-33
  • (一) 公共利益认定主体分析30-32
  • (二) 我国行政机关主导的公共利益认定格局32-33
  • 三、 我国公私利益法律保护失衡33-36
  • (一)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相互关系33-34
  • (二) 三种哲学路径分析34-35
  • (三) 我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保护失衡35-36
  • 四、 公民参与与司法救济机制亟待完善36-39
  • (一) 公众参与机制薄弱36-37
  • (二) 司法救济制度欠缺37-39
  • 第五章 公共利益实现困境的克服与突围39-46
  • 一、 公共利益立法完善的设想39-40
  • (一) 采用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立法模式39
  • (二) 增强公共利益立法过程的公众参与39-40
  • 二、 公共利益认定的行政程序规制40-42
  • (一) 建构信息公开程序40-41
  • (二) 建立并完善听证程序41-42
  • 三、 创新公共利益司法保护机制42-46
  • (一) 从机械司法向回应性司法转变42-43
  • (二) 建立新型的公益诉讼制度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连泰;;我国宪法文本中作为人权限制理由的四个利益范畴之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徐振东;;基本权利冲突认识的几个误区——兼与张翔博士、马岭教授商榷[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3 付子堂;;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J];法学家;2001年02期

4 胡肖华,徐靖;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性与限制原则[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5 胡建淼,邢益精;公共利益概念透析[J];法学;2004年10期

6 杨寅;公共利益的程序主义考量[J];法学;2004年10期

7 姜明安;;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优先”的限制[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10期

8 周林彬;何朝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探析——一种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进路[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张旺;;论公共利益的界定[J];理论学刊;2007年01期

10 林庆华;托马斯·阿奎那论法律的本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865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65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