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制度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困惑与出路
本文关键词:人民陪审制度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困惑与出路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人民陪审制度具有的司法民主和司法监督的双重价值造成其选择困惑。从司法实践来看,人民陪审制度包含"法律审"的现行规定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和外部压力阻力。从司法改革方向来看,人民陪审制度不再包含"法律审"忽视了对司法实际需求的考量。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应当避免"一刀切",具体区分案件类型、案件影响、陪审模式等,通过构建差别化参审职权配置模式,使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度 事实认定 法律适用 差别化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人民陪审制度“事实审”和“法律审”问题,即人民陪审员参审职能是否包含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是人民陪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从世界陪审实践来看,陪审员的职能都包含了事实认定问题,各种制度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包含决定法律适用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丹红;;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J];法商研究;2007年03期
2 耿宝建;;在法律与事实之间——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过程的法理分析[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鹏飞;刘少军;;我国人民陪审员产生程序之弊及其校正——从司法民主的角度进行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孙晶晶;;中日陪审员制度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迎龙;;日本裁判员制度——通往司法民主的桥梁[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谢晓斌;;对人民陪审员制度建构的几点反思[J];海峡法学;2010年03期
5 赵玉增;;当代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发展及现状:一个简要述评[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6 牛克乾;张文;;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在刑事裁判文书中的运用[J];法律适用;2010年09期
7 娄必县;;人民陪审员制度民主价值的表达与实践 基于人民陪审员身份的实证分析[J];法律适用;2011年07期
8 陈卫东;刘计划;;刑事诉讼法治视阈中的理论新探索[J];法学家;2008年01期
9 彭小龙;范愉;;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J];法学家;2009年04期
10 徐骏;;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理念与策略——基于18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法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辉;;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基于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宁;;基层法院陪审员有效参审的实证研究——从微观运行契合性的角度[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庆新;刘达文;娄必县;;从身份出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民主价值的表达与实践——以某中级法院辖区陪审员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方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二元构造论——兼谈司法大众化与职业化的冲突与融合[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管收年;王东明;;陪审制度共性价值两维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6 刘方勇;;何必将“外行”当内行——“陪而不审”的法社会学角色理论解释[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2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袁林;人本主义刑法解释范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朱政;法律适用的理论重构与中国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武小川;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D];武汉大学;2014年
6 陈阳;当代中国法官角色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丽冬;事实问题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胡永刚;公证过程中的事实认定[D];山东大学;2010年
3 习艳红;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4 赵洪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及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亦琼;历史与现实交困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D];南京大学;2011年
6 段文新;论名誉侵权审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限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若凡;浅析刑事陪审制度[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屠锦超;论人民陪审员调解功能的发挥与控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9 曹阳;法律解释对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玉桃;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实现及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鸿;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方法论检讨[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2 谢晖;论法律事实[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陈金钊;;论法律事实[J];法学家;2000年02期
4 胡骏;公元前5世纪雅典陶片放逐法考略[J];法学;2005年06期
5 胡杨 ,张学英;陪审员的故事[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年11期
6 张成敏;个案与逻辑认知[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7 黄松有;事实认定权: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8 易延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9 郑永流;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10 涂文;我为什么当不了“人民陪审员”?[J];廉政w,
本文编号:1049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4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