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陪审制度模式评介与借鉴
本文关键词:域外陪审制度模式评介与借鉴
【摘要】:陪审制度主要有两种不同模式,即陪审团模式和参审制模式。每种陪审模式的形成都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因素,并受到所在国家社会治理结构模式及法治特点的影响。在历史演变中,陪审团模式和参审制模式从此消彼长转变为相互借鉴和融合。这两种陪审模式在制度运作、审理范围和审理成本、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两种陪审模式差异明显,运作方式迥异。中国需要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的优点,不断克服参审制的弊端,进一步明确法官与陪审员的分工,防止陪而不审;进一步扩大陪审员的范围,促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进一步丰富陪审案件的类型,实现陪审案件的多元化;强化当事人对陪审员的选择权,使当事人对陪审员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杜绝陪审员庭审前阅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陪审 模式 评介 借鉴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一、域外陪审制度评介 陪审制度按照其模式不同,主要有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和大陆法系的陪审员参审制度。目前,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实行陪审团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我国香港地区具有代表性。在欧洲大陆仍实行陪审团制度的国家有西班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榭;发挥妇联陪审员作用的思考[J];中国妇运;2003年04期
2 赵小锁;谈谈我国陪审员制度的改革[J];人民论坛;2003年01期
3 王莹莹;;日本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启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洋;;防止专家陪审员成为新的腐败增长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孙晶晶;;中日陪审员制度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吴芳;潘云华;;浅谈公民有序司法陪审[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5期
7 秋风;陪审员不应专业化[J];新闻周刊;2004年16期
8 肖铃;妇联陪审员中立性质疑[J];南昌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晶;对我国陪审员制度的再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兰秋;日本陪审员制度之评介[J];中国司法;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妍;;军人陪审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和价值分析——多维视角检视军人陪审员的角色定位[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惠;;浅析我国的陪审员制度[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方勇;;何必将“外行”当内行——“陪而不审”的法社会学角色理论解释[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4 张宁;;基层法院陪审员有效参审的实证研究——从微观运行契合性的角度[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林晓君;;金融审判中专家陪审的实践及制度转化——以浦东新区法院金融审判实践为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杨照民;打造有执业荣誉感的陪审员队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吴木銮;从香港陪审员被判谈社会共同治理[N];福建日报;2008年
3 洪丹;让陪审员不再是沉默大多数[N];南方日报;2013年
4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发展权高级咨询专家 汪习根 郭敏;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法理基础[N];法制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郁;解决司法不公陪审员作用有多大[N];法制日报;2005年
6 高柱;陪审不能成为“陪衬”[N];工人日报;2005年
7 孔维寅;防范陪审员良心缺失的措施[N];江苏法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白良德 刘 宏;陪审员话陪审[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程东宁;陪审为何成“陪衬”[N];西部时报;2005年
10 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根发;日本刑事司法改革 推行陪审员制度意图何在[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梅;刑事专家陪审员制度[D];湘潭大学;2011年
2 张懋原;“专职陪审员”现象的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陈龙;陪审员“精英化”问题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施鹏鹏;法国参审制及其借鉴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郭航;刑事陪审案件审判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6 朝克图;宪政视野中的陪审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李尚军;论陪审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莫德明;民意与量刑[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姜艳;从外国陪审制度发展看我国陪审制度走向[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李洪北;论陪审制度及其改革[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58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5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