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6:37
本文关键词:关于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
【摘要】: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社会团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民事诉讼,以及该诉讼在运行过程中一系列制度的总和,公益诉讼针对的是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公益诉讼的创始源于古罗马法,近现代该诉讼模式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的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始于上世纪末,但由于“受害人”即原告方的不确定性且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因原告不确定而无法提起诉讼。但由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逐渐成为众多法学家和司法实践者关注的问题,并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支持。2012年8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条款,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标志着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诞生。但该条款没有明确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该条款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是否包含检察机关,仍然是争议的问题。直到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再次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理论界和司法界热议的话题。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由于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在立法上的缺失,尤其是对原告资格的相关规定不明确,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无法得到有力的救济与维护。而西方国家早已建立并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均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利。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归纳和总结了公益诉讼及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十八大四中全会公报精神以及刚刚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关于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就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从而得出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切实可行的结论。最后,就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必须面对的一些程序性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理论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1;D926.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引言12-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4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14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14-16
- 第二章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概述16-23
- 2.1 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6-17
- 2.1.1 基本概念16
- 2.1.2 发展历程16-17
- 2.2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17-18
- 2.3 国外公益诉讼制度分析18-19
- 2.3.1 德国的公益诉讼制度18-19
- 2.3.2 美国的公益诉讼制度19
- 2.4 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分析19-22
- 2.4.1 我国的现状20
- 2.4.2 理论的争鸣20-22
- 2.5 小结22-23
- 第三章 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必要且可行23-33
- 3.1 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23-26
- 3.1.1 时代发展的要求23-25
- 3.1.2 拓展职能的趋势25
- 3.1.3 完善立法的需要25-26
- 3.2 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26-31
- 3.2.1 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26-27
- 3.2.2 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27-29
- 3.2.3 利益标准的理论突破29-30
- 3.2.4 司法实践的强大支撑30-31
- 3.3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31-32
- 3.3.1 灵活把握全局,适应发展需求31
- 3.3.2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进步31-32
- 3.3.3 落实实体法规,维护国家利益32
- 3.4 小结32-33
- 第四章 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33-41
- 4.1 遵循的基本原则33
- 4.2 参与的具体方式33-35
- 4.3 具体的程序设计35-40
- 4.3.1 案件受理35-36
- 4.3.2 案件管辖36-37
- 4.3.3 审判组织37
- 4.3.4 举证责任37-38
- 4.3.5 反诉与上诉38-39
- 4.3.6 检察监督权的行使39
- 4.3.7 调解与和解39-40
- 4.4 小结40-41
- 结论与展望41-42
- 1、结论41
- 2、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2 刘桂清;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性障碍[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陈运华;经济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4 苏家成,明军;公益诉讼制度初探[J];法律适用;2000年10期
5 李浩;;关于民事公诉的若干思考[J];法学家;2006年04期
6 刘学在;;请求损害赔偿之团体诉讼制度研究[J];法学家;2011年06期
7 廖中洪;;对我国《民诉法》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质疑[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8 张明华;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之构想[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03期
9 傅郁林;;我国民事检察权的权能与程序配置[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王志颖;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1068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6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