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特殊人群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访高检院监所检察厅厅长袁其国
本文关键词:如何规范特殊人群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访高检院监所检察厅厅长袁其国
更多相关文章: 暂予监外执行 监所检察 检院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刑诉法修改 检察人员 司法机关 检察制度 案件线索
【摘要】:正检察机关如何监督纠正违法为"有权人"、"有钱人"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主要是保外就医)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高检院监所检察厅袁其国厅长。记者:强化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请您介绍一下高检院在落实刑诉法有关规定及中政委指导意见时有哪些相关部署?袁其国:近年来,司法机关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
【关键词】: 暂予监外执行;监所检察;检院;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刑诉法修改;检察人员;司法机关;检察制度;案件线索;
【分类号】:D926.3
【正文快照】: 检察机关如何监督纠正违法为“有权人”、“有钱人”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主要是保外就医)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高检院监所检察厅袁其国厅长。记者:强化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当前检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新法;以“刑罚推迟执行”取代暂予监外执行之思考[J];人民检察;2000年06期
2 万毅;刑罚暂停执行制度: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改革的新思路[J];人民检察;2004年10期
3 雷忠义,元献身;判决生效前不能决定监外执行[J];人民检察;1998年04期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有关问题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01期
5 郝凤琴,李奇增;看守所无权决定保外就医[J];人民检察;1997年07期
6 ;检察信箱[J];人民检察;2001年11期
7 裴以冈,何正荣;暂予监外执行决定应当告知被害人[J];人民检察;2005年19期
8 林礼兴;;监外执行检察的内涵与特点刍议[J];人民检察;2007年16期
9 ;检察信箱[J];人民检察;1998年12期
10 肖顺禄;王芳玲;;构建刑罚监外执行新机制初探[J];中国检察官;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平;崔建华;;暂予监外执行法医学鉴定的相关问题探讨[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导;薛伟宏;;试论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兼论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机制的改革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王宏玉;;北京社区矫正实践的调研报告——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4 王X;;完善刑罚执行监督机制的对策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王顺安;;中国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与立法呼唤[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6 陈培纯;万里涛;;完善保外就医工作若干问题思考——兼论法医介入保外就医工作的意义[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宏玉;;北京社区矫正实践的调研报告——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陈鹏忠;马彩燕;;精神病罪犯狱内安全事件的防范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贺政银;;刑罚执行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浅议刑罚执行法律体系和机构的改革与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龚卫东;;论和谐社会发展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丽;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系统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文静;论暂予监外执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娜;论我国暂予监外执行制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王昕;我国暂予监外执行法律监督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涂雨薇;论暂予监外执行程序重构[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鄯文秀;论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完善[D];燕山大学;2013年
7 陆世雄;论暂予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苏韦;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邰延成;论监禁刑变更执行监督之完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林敏;论我国社区矫正体系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2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8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