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网络舆论对法院审判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03:10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条件下网络舆论对法院审判影响研究
【摘要】:网络时代的来临,催生了网络舆论的形成,而网络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拓宽了网络舆论涉足的领域,扩大了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其中尤为明显的是对司法运行的影响日益加深。近年来出现的“药家鑫案”、“李昌奎案”等案件,都反映了网络舆论对法院审判的影响,因此产生了近十年法学界讨论较为热烈的话题:即司法独立原则与社会舆论之间关系。如何能够将法院审判与民意统一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保持司法的独立性,不被民意所绑架,两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 网络科技的革新,社会网络化的加深,“微博”等新媒体又以自身独有的“自媒体”特性区别于传统网络媒体,在这些网络平台中,每个个体都能成为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舆论形成方式较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更为丰富多样。所以,随之而来便产生了很多负面问题:如虚假信息的泛滥,不负责任的言论攻击等等,利用舆论压力试图绑架法院审判权,进而操纵法院审判,法院裁判面临更大压力。 所以,在新的网络舆论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处理司法与舆论影响;如何将以言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舆论与法院审判和谐统一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保持司法独立性,是值得研究与讨论的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本文结构与内容作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引出言论自由的思想并指出言论自由是社会舆论形成的基础,进而讨论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具体影响; 第二部分,探讨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互动影响,先点明我国的司法独立是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法院审判独立,而与西方的司法独立不尽相同。随之论述审判过程的开放带来的舆论压力与审判独立之间的矛盾,并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而矛盾越发尖锐。其中会用到个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尝试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来让法院审判更好地回应舆论压力,其中涉及到了对于美国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本文创新点在于: 1、引入对新媒体的研究,讲新闻学与法学结合起来。 2、将个案分析与类型化分析结合。
【关键词】:网络舆论 微博 审判独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2;G2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导论10-16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国内外对舆论司法关系的研究状况11-15
- 1.3 本文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2. 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16-23
- 2.1 舆论形成的基础——言论自由16-20
- 2.1.1 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16-17
- 2.1.2 世界各国言论规制现状17-20
- 2.2 网络媒体时代舆论压力的形成及表现20-23
- 2.2.1 突发公共事件20
- 2.2.2 信息通过网络传播20-21
- 2.2.3 媒体选择性关注造就舆论压力21
- 2.2.4 相关机构回应突发公共事件21-23
- 3. 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的关系23-35
- 3.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法院审判独立23-24
- 3.2 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矛盾24-28
- 3.2.1 舆论监督审判的负面效应24-26
- 3.2.2 舆论监督审判的正面效应26-28
- 3.3 新型媒体对审判独立的挑战28-30
- 3.3.1 微博与传统网络媒体的区别28
- 3.3.2 公共知识份子助推舆论形成28-30
- 3.4 微博舆论的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30-35
- 3.4.1 微博舆论形成路径及要素的实证分析30-33
- 3.4.2 “药家鑫案”的微博环境分析33-35
- 4. 法院回应舆论压力的构想35-38
- 4.1 主动参与舆论引导35-36
- 4.2 完善陪审制度36
- 4.3 拓宽立法建议渠道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丹红;;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J];法商研究;2007年03期
2 贺卫方;传媒与司法三题[J];法学研究;1998年06期
3 林牧;顾萱;;微博舆论场中的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J];青年记者;2012年17期
4 孙笑侠,熊静波;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J];政法论坛;2005年05期
5 胡铭;;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J];政法论坛;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086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8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