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我国司法走向“能动”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24 10: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司法走向“能动”的理性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能动司法 司法实践 理性 限度


【摘要】: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等多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司法工作中表现为法院收案量大幅上升,尤其是经济类、涉企类案件的增长迅速。为应对新时期司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了“能动司法”的理念。然而,自“能动司法”被提出并极力倡导以来,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关于该理念的各种争议就一直不断。有学者认为,能动司法是西方司法能动主义的中国化,有助于化解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也有学者认为,能动司法并不具有正当性,其完全背离了我国司法克制的传统,容易造成法院职能的缺位和越位,并进一步认为是我国法治进程的倒退。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变革与矛盾集中出现,结合具体国情,适度调整一个时期的司法理念未尝不可。相反,这正是我国司法发展的表现。其提出正是中国法律人顺应历史潮流,对传统司法理念作出的调整与革新。 我们在能动司法的实践中发现,能动司法能够最为直接的展现社会基层对于社会正义的渴求,揭露现有立法层面的不足之处,并且真正有效的降低了宏观环境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能动司法在实践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调解被无度滥用;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缺乏限制;法律的程序正义得不到实现等等。因此,理性的规制能动司法,确定能动司法的限度,同时为能动司法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以保证其发挥最大效用,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论题以能动司法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当前我国能动司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在此基础之上理性的规制能动司法,令其更好的应用于司法实践,,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最终实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目标。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我国能动司法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指明本文所探讨之能动司法的提出、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然后通过对能动司法概念的理解与辨识,证明能动司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和迫切的需求,亦即阐明了作者在这个理论界所热议问题上的立场。而后,笔者主要分析了我国能动司法的发展现状。侧重分析能动司法在实践中的运行。通过对样本的考察与总结,了解能动司法在实践中的运行机制,以及这一政策在司法实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违背法治理念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注意综合利与弊两方面,使这一发现问题的过程严谨、详实。在此之后,笔者针对上文所述能动司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我国能动司法的理性思考。通过合理、客观的论证,结合法院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能动司法的运行效果,得出对我国司法理性能动的建议,拟为其发展提供一套准确、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能动司法 司法实践 理性 限度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问题的提出10
  • 二、选题的意义10-11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1-12
  • 第一章 能动司法的一般理论12-21
  • 一、能动司法的内涵12-14
  • (一)能动司法的提出12-13
  • (二)能动司法的定义13-14
  • 二、能动司法的功能与价值14-18
  • (一)能动司法的功能14-16
  • (二)能动司法的价值16-18
  • 三、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的差异18-21
  • (一)司法能动主义的概念18-19
  • (二)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的区别19-21
  • 第二章 我国能动司法的发展现状21-29
  • 一、对能动司法实践样本的考察21-24
  • (一)陇县模式21-22
  • (二)河南模式22-23
  • (三)江苏模式23-24
  • 二、能动司法实践的特点及其争议24-29
  • (一)司法方式上注重调解24-25
  • (二)重视追求司法的社会效果,满足社会期待25-26
  • (三)将司法联系企业的做法普遍化26-27
  • (四)将便民诉讼作为能动司法的重要内容27-29
  • 第三章 对我国能动司法的理性思考29-38
  • 一、规制能动司法的限度29-34
  • (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29-31
  • (二)规范合理的运用调解31-32
  • (三)明晰政策与法律的关系32-33
  • (四)严守司法被动和司法中立33-34
  • 二、建立能动司法的配套机制34-38
  • (一)建立能动司法的规范运用机制34-35
  • (二)建立多元联动的纠纷解决机制35-36
  • (三)建立能动司法的监督制约机制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显森;;论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J];长白学刊;2012年02期

2 李浩;;能动司法视野下的乡土社会的审判方法——陈燕萍办案方法解读[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3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含义与限定——与“司法能动主义”的比较辨析[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4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关倩;;法官视角中的能动司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公丕祥;;挑战与回应: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的时代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01期

7 夏锦文;;当下能动司法亟待处理的六大关系及解决思路[J];法律适用;2010年10期

8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9 顾培东;;司法能动主义的蕴含[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10 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本文编号:1088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88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