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务持续性管理的某法院灾备恢复系统风险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5:11
本文关键词:基于业务持续性管理的某法院灾备恢复系统风险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灾备 灾难恢复 风险评估 业务持续性管理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算法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公民意识的蓬勃发展与进步,民众对于法院庭审的透明度、公正性要求也日益提高,因而合理的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提高法院各项工作水平也就显得愈发重。各地区法院也都因此纷纷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种新型的信息系统也不断的发展、完善。因此,如何能够在这种复杂多变的信息系统环境中尽量防范和降低风险,为法院正常办公运作的提供平稳可靠的工作环境,避免灾难性打击的同时提高灾难后的可恢复能力,减少灾难事件造成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的重点着重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采用层次分析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以BCM管理过程的四个生命周期为基础,从灾备系统的管理和技术实施两个方面的能力入手对于灾备系统风险因素进行了指标划分。建立了一套首先以层次分析法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判的法院灾备恢复系统风险影响因素递阶层次模型。以帮助组织和分析法院信息系统目前灾难恢复过程中的风险点,为法院从管理、规划和技术上评价信息系统灾难备份风险,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降低灾难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最后本文利用上述模型,对H法院的信息系统灾难备份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全面分析了该法院灾备系统的灾备风险点,并对H法院灾备系统的改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灾备 灾难恢复 风险评估 业务持续性管理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方法11-12
- 1.3 研究目的12
- 1.4 论文框架12-13
- 1.5 本章小结13-14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4-32
- 2.1 信息系统灾备相关研究14-23
- 2.1.1 灾难的定义14
- 2.1.2 灾难的分类14-15
- 2.1.3 风险评估等级划分15
- 2.1.4 评估七大要素15-16
- 2.1.5 灾难恢复预案等级16-21
- 2.1.6 信息系统灾备21-22
- 2.1.7 灾备指标 RTO 和 RPO22-23
- 2.2 业务持续性管理相关研究23-31
- 2.2.1 从灾难备份到业务持续性23-24
- 2.2.2 业务持续性管理的定义与范围24
- 2.2.3 BCM 与风险管理的关系24
- 2.2.4 BCM 管理过程的生命周期24-28
- 2.2.5 国际业务连续性标准28-29
- 2.2.6 中国的业务连续性标准29-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某法院的灾备恢复系统风险分析32-41
- 3.1 某法院信息管理概述32-33
- 3.1.1 某法院概况32
- 3.1.2 信息系统现状概述32-33
- 3.2 法院信息系统拓扑图33
- 3.3 某法院灾备恢复系统概述33-40
- 3.3.1 常见系统灾难分析33-35
- 3.3.2 灾备恢复系统的管理现状35-39
- 3.3.3 不足和改进方法39-40
- 3.3.3.1 当前备份恢复系统需完善39
- 3.3.3.2 需将管理与技术相结合39-40
- 3.3.3.3 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制度需完善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基于业务持续性管理的 H 法院灾备恢复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41-48
- 4.1 基于业务持续性管理的 H 法院风险评估模型构建41-42
- 4.1.1 H 法院业务持续性管理的需求分析41-42
- 4.1.2 模型构建42
- 4.2 基于业务持续性管理的 H 法院灾备系统风险评价指标设计42-45
- 4.2.1 指标设计原则42-43
- 4.2.2 指标系体系设计思路43-44
- 4.2.3 指标体系结构44-45
- 4.3 指标详述45-47
- 4.3.1 一级指标详述45-46
- 4.3.2 二级指标详述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基于 AHP 的 H 法院灾备恢复系统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应用实例48-68
- 5.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48-51
- 5.1.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48
- 5.1.2 层次分析法48
- 5.1.3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48-49
- 5.1.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49-50
- 5.1.5 评价步骤50-51
- 5.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51-58
- 5.2.1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51-52
- 5.2.2 建立指标层判断矩阵52-56
- 5.2.3 建立准则层判断矩阵56-57
- 5.2.4 最终确定指标权重57-58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评价值58-65
- 5.3.1 确定评价对象集58
- 5.3.2 构造评价因子集58
- 5.3.3 确定权重集58
- 5.3.4 确定评价集58
- 5.3.5 评价统计评分58-61
- 5.3.6 一级评判计算61-63
- 5.3.7 二级评判计算63-65
- 5.4 灾备风险评价65-66
- 5.5 改进意见66-67
- 5.6 本章小结67-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3
- 附录A 问卷调查表(一)73-74
- 附录B 问卷调查表(二)74-80
- 致谢80-81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峰,付强,梁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8期
2 葛军,葛伦应;层次分析法确定水质指标权重[J];当代建设;2003年03期
3 高德山;郑少锋;廖正华;;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8期
4 陈敏刚;董军;张丽亮;姚寒星;;AHP和模糊综合评判在灾难恢复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6年18期
5 夏颜志;李建华;杨秀娟;张丽黎;;校园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6 刘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11期
7 史林渠;;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绩效考核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1099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9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