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0:00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网络舆论已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形式,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在国内也已经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将来它的影响也还会继续存在。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网络舆论的监督是司法审判绕不开的坎。国内的司法案件在面对网络舆论监督时,反应各不相同,一些司法审判坚持了独立性,一些司法判决在司法裁量的权限内考虑了网络舆论,一些司法判决则迎合了网络舆论,偏离了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关系,这种关系今后会怎样发展,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本文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引入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之产生、过程及特点。第二部分从正面与负面两方讨论了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之影响。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关键部分也是创新点所在,从二者的矛盾入手来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会对司法审判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网络舆论监督所秉持的是大众逻辑,但司法审判所秉持的是职业逻辑,这种根源上的不同造成了二者在诸多方面的偏差,最终导致了这种负面影响的产生。文章的最后部分对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协调发展之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司法审判要对自身的机制进行完善,而网络舆论也应在监督司法审判之时遵从一定的限度。
【关键词】:网络舆论 舆论监督 司法审判 监督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2;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10
- 第1章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概述10-28
- 1.1 网络舆论监督概述10-20
- 1.1.1 网络舆论监督之内涵10-12
- 1.1.2 网络舆论监督之形式12-15
- 1.1.3 网络舆论监督之特征15-18
- 1.1.4 我国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之现状18-20
- 1.2 司法审判概述20-21
- 1.2.1. 司法审判之概念20
- 1.2.2. 司法审判之原则20-21
- 1.3 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21-28
- 1.3.1 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之产生21-24
- 1.3.2 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之特点24-26
- 1.3.3 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之过程26-28
- 第2章 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之影响28-35
- 2.1 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之正面影响28-33
- 2.1.1 网络舆论监督保障司法公正和独立28-29
- 2.1.2 网络舆论监督能够促进司法民主化29-30
- 2.1.3 网络舆论监督有利于法治观念的确立和传播30-31
- 2.1.4 网络舆论监督促进了公共领域的建构,使协商性的司法可以实现31-33
- 2.2 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之负面影响33-35
- 2.2.1 非理性评论影响司法独立33
- 2.2.2 网络审判预设结果,影响司法公正33-34
- 2.2.3 不当评论影响司法权威,损害法官形象34-35
- 第3章 网络舆论监督司法审判负面影响之原因35-49
- 3.1 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的矛盾35-40
- 3.1.1 司法审判代表的是国家意志35-38
- 3.1.2 网络舆论监督代表的是民间意志38-40
- 3.2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矛盾40-42
- 3.2.1 司法审判追求程序正义40-41
- 3.2.2 网络舆论监督关注实体正义41-42
- 3.3 司法审判的专业性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平民性的矛盾42-49
- 3.3.1 司法审判的专业性42-44
- 3.3.2 网络舆论监督的平民性44-49
- 第4章 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协调发展之路径选择49-67
- 4.1 国外规范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经验49-50
- 4.2 建立完善的司法审判机制50-56
- 4.2.1 审判公开50-52
- 4.2.2 细化陪审制度52-54
- 4.2.3 借鉴“法庭之友”制度54-56
- 4.3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监督司法之限度56-59
- 4.3.1 网络舆论要尊重诉讼参与人的人格权56-57
- 4.3.2 网络舆论要尊重法官的名誉权和隐私权57-58
- 4.3.3 适当评论案件,尊重司法独立58-59
- 4.4 建立健康的网络公共领域59-67
- 4.4.1 劝服:引导网络舆论的基本方法59
- 4.4.2 加强主流媒体和网络论坛的议程设置引导,引导网民“想什么”59-61
- 4.4.3 培养意见领袖,影响受众“怎么想”61-63
- 4.4.4 设置“把关人”,在源头上确定舆论导向63-64
- 4.4.5 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信息64-65
- 4.4.6 提高网民和网站的道德自律65-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清单74-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锦春;关雅红;;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以中外民众参与司法相关制度为视角[J];人民检察;2010年12期
2 郭星华;隋嘉滨;;徘徊在情理与法理之间——试论中国法律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高一飞;;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三种模式[J];时代法学;2010年01期
4 郭卫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概念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01期
5 刘哲玮;;人民陪审制的现状与未来[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6 叶青;王晓华;;论法院之友制度及其在我国的移植障碍[J];现代法学;2008年02期
7 方军;;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王静;;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效果理论的影响[J];青年记者;2007年06期
9 曾娇艳;谢红丹;;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试论裁判文书与司法公信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郭赫男;关于“媒介审判”的几点思考[J];新闻界;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1115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1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