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司法”之反思
本文关键词:“能动司法”之反思
【摘要】:"能动司法"从理论逻辑上说有成立和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不同的政治法律传统下,能动司法不仅有不同的形态,而且实际效果可能南辕北辙。能动司法既可以成为法治秩序的一部分,也可能成为人治在司法领域的代名词。对于缺少法治传统的中国法律实践,必须格外强调把能动司法限定在法治的框架内,特别警惕借能动司法之名行司法人治之实。在形式主义、规范主义的法治观尚未扎根的情况下,法社会学作为"能动司法"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可能向人治社会的政法理论传统回归,能动司法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追求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法治哲学探源”(项目编号:10BFX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2(X旧年以来,“能动司法’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倡导下,,不仅为我国司法实务界所大力践行,而且激活了丰富的理论话语资源。围绕司法能动主义的争论,既针对中国当下的司法实践,也援引了西方的理论资源,可以说弓}发了一次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空前强烈的共鸣。其中各种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练军;;比较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2 陈金钊;;司法意识形态:能动与克制的反思[J];现代法学;2010年05期
3 龙宗智;;关于“大调解”和“能动司法”的思考[J];政法论坛;2010年04期
4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5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解瑞卿;;行政诉讼调解勃兴之三重动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姚显森;;论检察机关对能动司法的法律监督[J];长白学刊;2012年02期
4 任才峰;;英美司法风格的差异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金连涛;;罪刑法定原则下的能动司法——以常熟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实务为视角[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李语嫣;王聪;;超越公力救济中心主义——读《论私力救济》[J];研究生法学;2010年06期
7 刘敏;;法院不应追求调解率——对调解率节节攀升的反思与批判[J];研究生法学;2012年02期
8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含义与限定——与“司法能动主义”的比较辨析[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9 赵运锋;;刑法解释立场:在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10 易继明;;当代法学的历史使命——以中国法治建设为指向的法对策学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涛;;年龄与职业门槛——雇用年龄限制的正当性[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周林彬;陈胜蓝;;商事审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探析:理论与实证[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伶俐;;智慧的召唤与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树森;;调解率的功能回归与机制重构——由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情况引发的追问、慎思与求解[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聂慧萍;;我国20年行政审判权运行的轨迹与启示:从对峙到协调——以行政诉讼协调撤诉现象分析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邢会丽;;法院民事二审调解之辩思[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宗良;;诉讼调解在审判权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兼“以案论理”析三对核心关系的处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新生;金石;;公诉权能动配置管见[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唐清利;公私权模糊场域的合作治理与规则自治[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荔;当代中国司法民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涛;当代中国政法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宁静波;能动司法下民事诉讼效率:时间、成本约束下的最优准确性[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冯静;美国司法积极主义哲学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方静;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志坚;我国法官职业化和专业化之路径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逸群;当下中国司法政策认知论[D];西北大学;2010年
5 靖博;司法能动视角下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慧星;中美两国元首选举制度差异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颜海;论群众利益诉求的法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蔡景光;农村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刘杨;人民陪审何以“陪而不审”[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喜莲;;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吴敬琏;马国川;;从“吴市场”到“吴法治”(上)[J];读书;2008年09期
5 成思危;;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J];读书;2008年10期
6 吴敬琏;马国川;;从“吴市场”到“吴法治”(下)[J];读书;2008年10期
7 陈金钊;;法官司法的克制主义姿态及其范围[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8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童兆洪;;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涉诉企业解困司法对策研究——以浙江法院实践为样本[J];法律适用;2009年09期
9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10 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旭东;律师与依法治国、司法公正[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步云,柳志伟;司法独立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03期
3 董淼;;对法治的选择——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人治”or“法治”[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7期
4 童旭;朱群芳;;能动司法的法治解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龙宗智;;关于“大调解”和“能动司法”的思考[J];政法论坛;2010年04期
6 王莉;;论能动司法的法理基础[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11期
7 徐迅雷;;办案指标与人治司法[J];浙江人大;2004年05期
8 王济东;法治视野下的司法公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单其满;司法独立的原因分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小艳;法官职业化与法律解释[J];台声.新视角;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昆;;浅析制约审判独立的非理性社会舆论——从“胡斌飙车案”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葛洪义;;司法活动的性质与法治——司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武延平;;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进一步加强人民法治的力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5 康宝奇;;在理念继承中追求管理创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6 宋涛;;诚信——律师事业健康发展之本[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吕良彪;;和谐社会构建中律师的价值与使命[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汪习根;;论和谐司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9 孟春阳;;环境法庭的正当性分析——以能动司法为视角[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张久东;葛知博;;WTO与法院改革[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占江;法律议案增多传递的法治信息[N];法制日报;2006年
2 本报评论员 黄哲雯;寻求化解纠纷的多元路径[N];工人日报;2005年
3 刁志华 王小新;人民调解制度对当代纠纷解决的影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王晓映;维护司法公正建设法治江苏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N];新华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鲍学军;松山区司法局法治松山建设做到“四个同时到位”[N];赤峰日报;2007年
6 实习记者 肖永疆;吐尔洪·依马木当选新疆“十大法治人物”[N];喀什日报(汉);2008年
7 孙直清;当法治遭遇信访[N];山西科技报;2004年
8 自治区司法厅厅长 徐呼和;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构建和谐内蒙古[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9 本报记者 张宽明;法治江苏看“两庭”[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阮占江;法律议案增多传递的法治信息[N];北方法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淑荣;论法官职业伦理[D];吉林大学;2007年
2 崔洁;刑事证据法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本义与反思[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宗仁;论法官独立[D];吉林大学;2004年
8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田心则;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与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洁;论美国法院附设ADR[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远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3 刘岩;人民调解制度重塑[D];山东大学;2005年
4 曹晓峰;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李银;检察官责任追究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6 历团结;我国司法改革中的法官独立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丘申长;论人民调解复兴[D];厦门大学;2007年
8 蒋永明;律师政治功能论纲[D];苏州大学;2007年
9 王新悦;司法权与司法独立[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郭兴利;“官告民”案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61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6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