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检察制度的创立谈法制变革的阻力
本文关键词:从清末检察制度的创立谈法制变革的阻力
【摘要】:清末法制变革的倡行者尽管在司法改革的必要性上形成普遍共识,但是对司法权是否应当独立于君权这一关键问题的认知却存在歧义。检察制度在清末得以顺利创立的主要原因在于检察制度的相关内容既与权力争夺的重心关联不大,也不触及传统的伦常纲教,同时还有利于君主利用司法权的分散来操控司法。从清末检察制度创立可以看出,法制变革的最大阻力来自利益相关者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如何协调与平衡法制变革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决定法制变革成败的关键。法制变革的顶层设计必须警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纷争对法制变革的阻力,而设计者对自身利益与改革目标两者之间得失权衡所表现出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K252;D929;D926.3
【正文快照】: 检察制度诞生于西方,在中国首创于清末,是清末立宪与修律中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分析清末检察制度创立过程中各种力量所发挥的作用,不仅应将检察制度的创立置于清末司法改革的范围内来考察,而且应置于清末立宪与修律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一、思想与认知对清末司法改革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定,杨昂;还原沈家本:略论沈家本与晚清司法场域之变迁(1901-1911年)[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郭清;论戊戌政变前康有为对君主专制政制的批判[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2 朱俊;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颜丙震;;“清代帝王多勤政”之原因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亚萍;;从甲午诗歌看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张千帆;;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制度与文化的百年进化[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7 田毅鹏;甲午战争与华夷观念的崩溃[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7期
8 张惠民;我国早期科技学术期刊的传播学思想研究[J];编辑学报;2005年02期
9 杜月英;;我国科技期刊编辑概念及编辑活动的演化[J];编辑学报;2006年02期
10 江凌;;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及其研究趋势分析[J];今传媒;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李明键;;检察权构成的优化配置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王永杰;;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程序与社会正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7 丁日初;;师夷与制夷——清末国家现代化的教训[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8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9 熊裴彦;林忠明;;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官庭外调查权:基于实证研究的讨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贺卫方;;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展开[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1176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7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