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调解的共通性效力

发布时间:2017-11-14 05:06

  本文关键词:调解的共通性效力


  更多相关文章: 确定效力 既判力 执行力 诚实信用 纠纷一次性解决


【摘要】:当事人在调解程序中达成的解纷合意在程序法上具备何种效力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不无争议,现行法律、司法解释依据调解主体与结案方式赋予固定解纷合意的不同法律文书以截然不同的法律效力。然而,调解的合意性纠纷解决方式本质属性决定了不同类型调解应当具备最低限度的共通性效力,而诚实信用原则、纠纷一次性解决原理与ADR扶持政策决定了这种共通性效力只能是略有中庸性质的确定效力。尽管调解当事人均不得未经依法解除调解确定效力而对原纠纷再事争议,但基于不同类型调解在正当程序保障方面客观上存在的区别,在确定效力的产生、排除、解除、转化等方面应当进行必要的个别性设置,以契合调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研究品牌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XNI0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D9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伴随着“诉讼爆炸”所引发的司法危机以及解纷需求的多元化,尽管学界仍有少数学者坚持认为调解是欠发达社会普遍的制度,具有落后文化遗存的性质〔1〕,并且认为其违背法制原则〔2〕,但调解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3〕。究其原因,学者普遍认为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国;黄忠顺;;调解协议向执行名义转化机制研究[J];法学杂志;2011年04期

2 王惠奕;美国民事诉讼的一次性解决纠纷原则——以反诉制度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周永坤;;警惕调解的滥用和强制趋势[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4 李浩;调解的比较优势与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亚新;;《民事诉讼法》修改与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J];清华法学;2011年03期

6 刘田玉;诉之预备合并的比较与借鉴[J];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葛晓燕,吴英姿;公证债权文书不具有排斥当事人诉权的效力[J];引进与咨询;2005年01期

8 王小莉;;仲裁调解书有关法律问题辨析[J];仲裁研究;2008年04期

9 肖建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模式研究——以中、美、德三国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J];中国法学;2007年05期

10 王亚新;;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程序分化[J];中国法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发;;信用维持的民法思考——关于信用权的进一步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先林;论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蒋冬冬;;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张宏峰;浅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违约现象——兼论《合同法》之强制实际履行的责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邓晖;;名人广告法律调整探微[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贾佳;;刑法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之协调——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反思与重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蒋连舟;;论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焦明晶;;优先权制度的功能分析及立法设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葛云松;;论社会团体的成立[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陈岱松;;证券监管之法理释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毛煜焕;;和谐社会的法官责任——论“人民司法”的时代落脚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胡道才;魏俊哲;;调审分离的司法实践及制度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吴毅;;论法官对举证责任自由裁量权的行使[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汪广玉;;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党国华;;论递补型诉讼请求及其规范[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8 田孟华;;略论司法能动和解的限度[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9 汤唯;;大陆法系法典化之理性[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10 刘剑文;熊伟;;二十年来中国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财税法论丛(第1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曾月明;政企关系质量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政府会计监管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超;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郑志斌;公司重整制度下股东权变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立政;不当得利返还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董欣;论强制缔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冯曾珍;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韩枚;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湘潭大学;2009年

8 赵增尧;新公司法下的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及衡平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良明;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赖凌云;合同法上不可抗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岳力;;论仲裁中调解的功能[J];北京仲裁;2008年02期

3 吴金凤;简易程序:法理、问题与立法完善之探析——兼论对小额诉讼程序的质疑[J];当代法学;2002年08期

4 张卫平;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5 王亚新;;诉调对接和对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J];法律适用;2010年06期

6 范愉;;司法资源供求失衡的悖论与对策 以小额诉讼为切入点[J];法律适用;2011年03期

7 李浩;;委托调解若干问题研究——对四个基层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初步考察[J];法商研究;2008年01期

8 江伟,廖永安;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J];法学杂志;2003年02期

9 郭锋;;从大庆联谊股东诉讼案谈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构建[J];法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肖建国;;司法ADR建构中的委托调解制度研究——以中国法院的当代实践为中心[J];法学评论;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忠顺;;调解的共通性效力[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1183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83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