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判模式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检视——兼论环境案件“三审合一”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环境审判模式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检视——兼论环境案件“三审合一”的构建
【摘要】:环境审判模式的生成,有其内在的价值和规律。环境案件的特殊性是环境审判模式的内生性逻辑,现有司法制度是环境审判模式的外生性逻辑。从司法实践看,现有的环境审判模式主要有分散审判模式、"三审合一"审判模式、"四审合一"审判模式。延续着环境审判模式的生成逻辑和司法实践,"三审合一"的环境审判模式是未来环境资源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但面临着六大基础性法律问题,需要环境诉讼机制与环境审判机制融合共生,才能实现其价值。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法治的生态转型和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研究”(14ZDC030)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司法有效与公正的运作不仅能够促进和鼓励社会主体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更是保障国家和政府各部门公正履行环境、社会、经济事务,维护生态文明和法治的关键因素[1]。作为解决环境纠纷和化解环境问题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我国环境司法的实效还未达到人们的预期。伴随着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群;;司法在中国环境法治中的作用 基于对典型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的观察[J];法律适用;2012年05期
2 李挚萍;;美国佛蒙特州环境法院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朱良好;;司法审判程序的意义追问[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丁沁怡;;国外环境法院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土地环境法院为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陈真亮;;瑞典环境法院制度的新发展[J];世界环境;2012年02期
6 左卫民;司法审判职能之分化:传统型与现代型法院制度的比较研究[J];学术研究;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玉庭;;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理学分析[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2 于逸生;董玉庭;;论犯罪事实的性质[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3 尹奎杰;权利思维方式的逻辑理路[J];长白学刊;2005年02期
4 王亚明;;行政调查取证的规制——上海“钓鱼执法”的不正当性再探[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5 朱小兰;论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标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路斐;;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价值判断与论证[J];当代法学;2010年04期
7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含义与限定——与“司法能动主义”的比较辨析[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8 王云飞;李卫国;;和谐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保护——以法律援助为杠杆实现社会实质公平[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高志刚;;司法的制度理性与实践运作[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王怀章,朱晓燕;平等视角下的高考制度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翁国民;曹慧敏;徐艳;;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反垄断的法律对策[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2 杨凯;;三位一体:刑事审判的思维、理念与技能[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邓禾;王国萍;;印度环境法庭的制度考察及启示[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豫苏;;揭开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之面纱——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样态透析与分期改革[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2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7 张明;农民权利保护视野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彦;法、自由与强制力[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菲;论民事审判程序正义的实现[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阳河;从司法公正论人民陪审员制度之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车一鸣;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价值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华;刑事程序不正义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方亮;我国环保法庭(院)设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光华;论信访制度对刑事司法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何国萍;民法基本原则的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王云云;司法权威提升的路径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守秋;;关于建立环境法院(庭)的构想[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2 王立;当前环境资源案件审判问题与对策建议[J];法律适用;2003年03期
3 董燕;;从澳大利亚土地环境法院制度看我国环境司法机制的创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陈学敏;;设立环境法庭的冷思考[J];中国环境法治;2011年01期
5 吴德星;法治的理论形态与实现过程[J];法学研究;1996年05期
6 张广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7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年02期
8 李岩;违宪审查与人权保障[J];外国法译评;1997年04期
9 田平安,杜睿哲;程序正义初论[J];现代法学;1998年02期
10 丁晓华;澳大利亚的土地和环境法院[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广清;审判模式与审判行为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徐静村;刑事审判模式之比较与改革[J];现代法学;1994年06期
3 张霄;关于刑事审判模式改革的探讨[J];河北法学;1994年03期
4 李桂英;论审判模式改革与律师执业的构想[J];政法论坛;1995年03期
5 李晓珉;史锐;;多样·灵活·思变——刑事审判模式改革的新思路[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5期
6 易萍;论审判模式的改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J];陕西工商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段晓军;;近代西方公审制度对中国传统审判模式的冲击[J];兰台世界;2014年03期
8 王樾;;关于圆桌审判模式的思考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年36期
9 杨凯;;关于建构“三审合一”审判模式的法理学思考[J];环境保护;2014年16期
10 孙瑞;;刑事审判模式的嬗变[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 边;海淀推出“一四二”审判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吴志华 杨剑平;铅山法庭试行“二一一”审判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王学德 李赈;潜山“1313审判模式”独具匠心[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陈国华 洪艳;创新审判模式 坚持能动司法[N];黄山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台建林;延安两级法院“一线审判模式”调查[N];法制日报;2013年
6 记者 朱云峰 通讯员 王玉刚;延安:全面推行一线审判模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高文思;敦化法院创新审判模式 提升办案质量[N];北方法制报;2012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宝安区深化未成年人审判模式改革[N];深圳特区报;2014年
9 通讯员 祖先海 吉学刚;推出“三段两议式”审判模式[N];天津政法报;2007年
10 孙维(作者系沭阳县人民法院院长);“一加一加一”审判模式的实践与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莹;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模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瑞;刑事审判模式的嬗变[D];安徽大学;2006年
3 顾轶男;民行交叉案件的审判模式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7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9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