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讼师群体消亡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2 21:02
本文关键词:清末讼师群体消亡原因分析
【摘要】:清末讼师群体的消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社会底层知识分子构成的讼师群体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清末讼师执业的潜在维权特点加重了官府的抑制;在清末司法改革时,讼师群体生存的现实性、合理性未被考虑,讼师未被吸纳进入新制;清政府对待讼师与律师群体新旧更替态度轻率,直接移植了西式法律制度,却未合理兼容本土传统。以上诸种因素致讼师消亡。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D926.5;K25
【正文快照】: 清末民初是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1912年3月5日的《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新陈代谢》的文章:“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1〕这篇文章提及的一系列“兴”与“灭”,是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转换标志,抑或说是转换符号,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新予;;清末法政教育的兴起[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刘桂明;走到一起来[J];中国律师;2000年06期
3 李鹏;司法改革中的观念与制度之争——传统观念与现代制度构建的互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柳岳武;清末地方司法改革中的法官制度[J];天府新论;2005年02期
5 侯勇;审判委员会制度与公正程序之价值冲突初探——浅谈司法改革道路中的“鸡肋”:审判委员会制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史立梅;论司法改革的合法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孙培培;;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8 陶然;;法官助理制度改革之新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9 史良;;曑於加强人民司法工作建设的X1告(廔,
本文编号:1216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216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