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检视

发布时间:2017-12-20 18:35

  本文关键词: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检视 出处:《法学评论》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纠纷 理论分析 实证分析 建议


【摘要】:我国环境政策与立法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然而,实践中的大量问题暴露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对具体案例和调查数据等实证资料的分析,概括了不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利弊,并从制度设计、制度激励、制度实践等环节对现实中环境纠纷解决制度供给与实践运作相互背离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从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法律机制的立法、健全环境纠纷解决的支持体系、优化制度运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CDJKXB12006)“中国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与风险管控的法规范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4XFX018)“环境风险规制的法律限度与秩序重构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D926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由此而导致的环境纠纷不断增多。根据现行政策和法律,公众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信访等规范化的途径解决环境纠纷。然而,这些规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未能充分奏效,很多情况下,公众并未积极选择这些规范化的方式来解决环境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晖;;论民间法与纠纷解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秦鹏;;环境公民身份:形成逻辑、理论意蕴与法治价值[J];法学评论;2012年03期

3 吕忠梅;张忠民;熊晓青;;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裁判文书为样本[J];法学;2011年04期

4 尹伟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构建——现实基础、影响因素与原则[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彭清燕;;环境群体性事件司法治理的模式评判与法理创新[J];法学评论;2013年05期

6 蔡彦敏;;对环境侵权受害人的法律救济之思考[J];法学评论;2014年02期

7 柯坚;;生态实践理性:话语创设、法学旨趣与法治意蕴[J];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8 周永坤;;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基础与导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天昭;;难道只有群体性事件才能有效维权?[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3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恒强;陆春镁;;重构我国法院外ADR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从现实解纷的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任瑞兴;;涉诉信访与法治的中国路径——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3 俞惠斌;;示范诉讼的价值再塑与实践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4 郭丹;;证券集团诉讼在中国的制度价值——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的悖论[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5 孙青平;;美国证券民事诉权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影响[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6 胡永庆;证券欺诈民事赔偿案件中集团诉讼模式之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7 陈巍;;欧洲群体诉讼机制介评[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8 吴如巧;;分工协作:民事诉讼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定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吴涛;陈晓东;;乡土社会法律规避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汪习根;桂晓伟;;和谐司法六论[J];长白学刊;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李卉卉;;我国环境权益群体性诉讼之探析——相关问题的反思与域外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吴勇;;环保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诉辨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邱阳平;唐佩莹;;游离在司法救济边缘的环境公益诉讼——以诉讼主体与诉讼模式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张伟;;涉诉信访的现状、困境与解决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蔡潇彬;;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关于如何突破信访困境的新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法学思想看人民法院涉讼信访问题的理性求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9 杨晓玲;;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中的保障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颖;;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徐秉晖;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炎杰;中国保险合同纠纷防范及处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丽昕;教育信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肖文斌;律师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佩玉;行政信访管辖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立立;对我国环境纠纷非讼解决模式的思考[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文祥;群体性消费纠纷的诉讼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崇华;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范正元;纠纷解决中的公安[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霞;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明明;王裕华;;中国农民经济纠纷解决偏好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杨明;;中国公众法律知识水平现状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沃耘;;论物权自助行为——物权自我保护与实现之维度[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4 朱娟;;作为自发秩序的“人肉搜索”——哈耶克二元社会秩序观的进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王学军;中国信访体制的功能、问题和改革思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仇慎齐;;从隐私权的角度看以秘密手段获取的证据的效力[J];法律适用;2009年01期

7 吕忠梅;绿色民法典:环境问题的应对之路[J];法商研究;2003年06期

8 贺海仁;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权利救济的现代性话语[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9 王利明;;论侵权责任法中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关系[J];法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张泽涛;;私人侦探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及其规范[J];法学家;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陇夫;[N];法制日报;2002年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维建;[N];检察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景义 特约记者 王立文;[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赵凌;[N];南方周末;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本谦;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楠;广西融水苗族埋岩民间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发,许可祝;中国环境纠纷的处理与公众监督环境执法[J];环境保护;2002年05期

2 高莉;调解在环境纠纷中的适用[J];环境导报;2003年19期

3 黄锡生,邓禾;韩国的环境纠纷行政解决制度及其借鉴[J];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4 吴勇;;论环境纠纷仲裁[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5年00期

5 陈叶兰;;论跨界环境纠纷的处理原则[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7期

6 齐树洁;;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J];法律适用;2006年09期

7 陈叶兰;;关于跨国环境纠纷的几个法律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李建勋;颜正魁;;中韩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研究"课题组;吕忠梅;;建立和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J];求是;2008年12期

10 贺蓉;;美国环境纠纷解决替代机制制度诱因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勇;;关于我国环境纠纷行政仲裁的反思与重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2 袁玉娟;刘国芹;;环境纠纷之小型审理模式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3 张式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高捷达;;建立多元化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5 付兴艳;;浅析环境纠纷中的行政调解[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6 赵杰;;环境纠纷多元化救济方式研究——从救济方式看《环保法》的修改[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叶兰;;论跨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王清军;;相邻环境纠纷解决的比较法考察[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9 陈维东;;现阶段环保领域中律师的作用[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王灿发;;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诉讼证据的收集与应用[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艳 高杰;东台环境纠纷有了“第三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 李志强;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环境纠纷[N];中国环境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章宁旦 本报通讯员 林劲标 廖冰寒;多重污染源叠加环境纠纷如何定责[N];法制日报;2013年

4 王海川;资源环境纠纷有了“职业裁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5 绍兴市环境保护局;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妥善处置环境纠纷[N];绍兴日报;2006年

6 方家禾;完善司法低成本解决环境纠纷[N];焦作日报;2012年

7 赵捍东邋王进;东台首设环境纠纷仲裁庭[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 李黔云;环保合力增信心环境纠纷靠法解[N];法制日报;2014年

9 黄冀军;让好传统有更大的用武之地[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媛媛;第三方能否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N];中国环境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理达;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丽鹏;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郭文婷;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明涛;浅论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超;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调解专门机构的依法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熙璇;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完善[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璧君;论环境纠纷的行政调解[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洋;我国环境纠纷行政调解的法律对策[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赵斌;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张卉;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13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313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d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