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深度公开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裁判文书深度公开问题研究 出处:《法律适用》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提出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概念和三个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价值,认为裁判文书深度公开是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应有之义;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等等。第三部分论述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内容,认为评价裁判文书公开程度的标准是案件的卷宗材料,并具体从审判程序的深度公开、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的深度公开、裁判理由的深度公开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应当深度公开的内容。在第四部分归纳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限度。总之,应当逐步推动案卷材料当中能够公开的信息通过裁判文书予以深度公开。
【作者单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周军,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硕士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春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助理审判员,硕士研究生。〔1〕陈建贞、董国庆:“司法潜规则透析”,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蒋惠岭;胡夏冰;;我国司法透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J];法律适用;2006年03期
2 陈建贞;董国庆;;司法潜规则透析[J];法治研究;2008年02期
3 蒋惠岭;;司法公开十问[J];法制资讯;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运行的调查与问题探索立足于基层人民法院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8年06期
2 张朴田;;裁判文书公布问题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冯军旗;;如何制定好的政策——基于《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方法》的实证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郭百顺;;刑事司法裁判合情理性与司法公信力[J];福建法学;2014年01期
5 高翔;王庆;;行政机关协调民事案件的检视与除弊[J];法律适用;2014年05期
6 杨凯;;新媒体时代的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J];法治论坛;2014年01期
7 王琦;丁洁琼;;论网络时代我国审判管理的强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孙锁;;浅析司法公信力[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4年05期
9 高一飞;祝继萍;;自媒体直播庭审的规则[J];电子政务;2014年06期
10 程静;;论以司法公开见证司法公正[J];法制与社会;201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良志;;另一种轨迹:解构民事诉讼中的“隐规则”[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孟杰;;试论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张员娇;胡伟;;董必武群众路线司法观的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蒋超;;法院公共关系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大背景下的一项新课题[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周伟;;论民事司法中的程序协商——以弥合审判公正感差异为视角[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6 张永进;李国;;论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人权价值基础[A];第三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赵洲;肖丽丽;;网络庭审直播运行状况实证研究——以张家口市中级法院创新教育活动方式为研究样本[A];第五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升元;法治实践的公民意识教育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叙明;司法正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袁坚;司法合议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亚凝;本土价值的回归:中国指导性案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谭俊峰;司法公信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宪国;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张付标;证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陶婷;错案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俊超;论我国法院刑事司法活动中的潜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郭文君;刑事程序法定原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海波;论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冲突和平衡[D];兰州大学;2009年
4 付松聚;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高梨琴;当代巡回审判实证分析及理论思考[D];苏州大学;2009年
6 孟智;公诉阶段侦查机关撤回案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徐艳艳;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信息公开[D];中南大学;2009年
8 唐承燕;宪政视野下我国司法透明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崔赣;我国司法建议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宛花;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霖;对审判工作中“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若干思考[J];公安与司法研究.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喻中;制定法与习惯法之间的潜规则——可供阅读的另类秩序[J];现代法学;2001年05期
4 杨翔;论“灰法规则”的运行与对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张泽涛;;判决书公布少数意见之利弊及其规范[J];中国法学;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325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32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