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影响性诉讼的司法应对——基于对刑事影响性个案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5 05:55

  本文关键词: 天然影响性诉讼 人为影响性诉讼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回应型司法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影响性诉讼在我国当前的法治实践中屡见不鲜,正确认识影响性案件的特点、种类、成因,掌握影响性案件的应对策略和裁判方法,对于促进裁判的可接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性诉讼从形成原因上可以划分为天然影响性诉讼和人为影响性诉讼。无论是天然影响性诉讼,还是人为影响性诉讼,司法机关都要审慎地识别和规避其中蕴含的消极影响,积极利用其中蕴含的法治创新因素促进个案积极影响的最大化。正确应对影响性诉讼,必须以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目标,以构建专业的司法和非专业的民意之间的沟通机制为路径,推动我国的司法迈向回应型司法。
[Abstract]:The influence litigation is not uncommon in our country ' s current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 types , causes of the influence cases , to master the coping strategies and the judgment methods of the influence cases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分类号】:D926.2;D924
【正文快照】: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影响性诉讼愈来愈多,其中刑事影响性案件最为引人关注。许霆案、三鹿奶粉案、邓玉娇案、胡斌案、孙伟铭案、李昌奎案等案件经过现代传播媒介的报道而迅速成为刑事司法领域内的影响性案件。这些案件或因案件定性上存在的困难,或因量刑不当引发的轻重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孔祥俊;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项基本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2 公丕祥;;挑战与回应: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的时代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01期

3 陈磊;;“临时性强奸”案背后的协警、女孩和网络民意[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46期

4 刘武俊;;影响性诉讼:法治进步的司法引擎——解读2005年度十大影响性诉讼[J];人大研究;2006年03期

5 王兵;;能动司法——当代中国司法的必然选择[J];人民司法;2010年11期

6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7 陈金钊;;法律解释学的创新与发展——如何提升法律解释学回应实践的能力之一[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顾培东;;公众判意的法理解析——对许霆案的延伸思考[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9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奚晓明;[N];人民法院报;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宁;;论警察机关在修复性司法中的定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李胜利;;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周林彬;;中国法律经济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问题[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董淳锷;;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法律宽容——以“法人股个人持有”现象及其诉讼纠纷为分析样本[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陈金钊;;法官司法的克制主义姿态及其范围[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3 张明楷;;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4 游伟;;许霆盗窃案涉及的法律关系梳理及反思[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5 吕芳;;大众的法律意识与法官的职业思维 以许霆恶意取款案为研究范本[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6 关永宏;;在银行ATM机“多取款行为”的法律定性 从合同法和电子商务法视角对“许霆案”的辨析[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7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8 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9 王建国;;司法能动与纠纷解决[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10 ;能动司法制度构建初探[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曙光;;和谐司法及其路径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刘玉秀;;关于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的几点考虑[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3 阴建峰;;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中心[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袁曙光;;和谐司法的理念及其实现[J];山东审判;2009年06期

5 江国华;;审判的社会效果寓于其法律效果之中[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贺小军;;影响司法效果的因素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刘静坤;;死刑案件被害人家属信访问题研究[J];政法论丛;2009年01期

8 张静;袁曙光;;济南市和谐司法及其手段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9 李建明;;诉讼过程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冲突[J];法学评论;2007年06期

10 宁杰;;制度结构视野中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以英美差异为参照[J];福建法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承东;;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振清;;司法审判应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重温董老关于批评有些法官“孤立办案”论述的一点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的民主法治思想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实现归依[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陈文炉;葛余金;蒋文彬;;构建和谐社会与破解城管难题——论城管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耀辉;;浅述办理民商案件应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陈文炉;葛余金;蒋文彬;;构建和谐社会与破解城管难题——论城管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陈柏新;陈云光;;论办案的社会效果[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吴伶俐;;智慧的召唤与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婷婷;;董必武“司法人民性”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10 毛煜焕;;和谐社会的法官责任——论“人民司法”的时代落脚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临清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培海;公安执法工作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N];今日信息报;2006年

2 瓯海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南宪伟;忠实履行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N];温州日报;2006年

3 刘红建 赵永纯 安士勇;郑州中院巧用宣判化解社会矛盾[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李良俊邋记者 刘海;陪审员两年参与审案4400余件[N];南充日报;2007年

5 卢金增;倾听“山东好人”的心声[N];检察日报;2006年

6 郭清君 周泽春 匡茂华;提高法律监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N];检察日报;2007年

7 翟全军;碑林瞄准和谐抓审判[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刘捷;2009年我市法院将突出抓好“八个坚持、八个确保”重点工作[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周建军 青岛大学 董桂武;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厘清概念再谈关系[N];检察日报;2009年

10 张俊鹏;许霆案改判是对法律效果的修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杨春红;西北地区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果后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黄庚保;区域质量形势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贺玲;论解雇保护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吴国U,

本文编号:1462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462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