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指导制度对实现刑法明确性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明确性 刑法规范 出处:《法学杂志》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理论上来说,实现刑法的明确性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共同任务。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作为一种刑法适用的解释机制,其所确立的裁判规则是对相关刑法规范的精确化和具体化,可以起到解释、明确、细化刑法的作用。指导性刑事案例是刑法规范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指导性案例解释刑法规范,不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更直观地揭示刑法条文的含义,而且对法条中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和立法意旨的阐释也更为准确和清晰,可以保证相同或类似案件得到相同或类似的处理,减少和消除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的现象,有助于实现刑法适用的统一性。
[Abstract]:In theory,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larity of criminal law is the common task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as a criminal law applicable interpretation mechanism. Its established rules of adjudication is the precision and concretization of the relevant criminal law norms, can play a role in interpretation, clarity, refinement of criminal law. Guiding criminal cases is the combination of criminal law norms and judicial practice. Through instructive cases to explain the norms of criminal law, not only has stronger pertinence, can more intuitively reveal the meaning of the provisions of criminal law. Moreo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egal spirit and legislative intent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s is more accurate and clear, which can ensure the same or similar cases are treated the same or similar,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different judgments of co-cases. The phenomenon of different solutions of the same law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unity of criminal law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6.2;D924
【正文快照】: 案例指导制度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定程序确认并发布对全国审判、检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的制度。①2010年7月9日和11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两高”)先后颁布了各自的《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束了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泽林;李轩;;论司法统一与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J];中国司法;2009年12期
2 陈兴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功能之考察[J];法商研究;2012年02期
3 王利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2012年01期
4 张建军;;论空白罪状的明确性[J];法学;2012年05期
5 劳东燕;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6 蔡琳;;案例指导制度之“指导”三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孙国祥;;论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J];人民检察;2011年13期
8 秦宗文;;案例指导制度的特色、难题与前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1期
9 陈兴良;;案例指导制度的法理考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3期
10 张志铭;;中国法院案例指导制度价值功能之认知[J];学习与探索;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姜柏生;;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权利冲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高仕银;;罪刑法定明确性原则的本土化进路——以域外明确性判断标准考察为基础的展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守文;经济法学方法论问题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白建军;;坚硬的理论,弹性的规则——罪刑法定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姚辉;;论民事法律渊源的扩张[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7 朱良好;;考夫曼类推理论论略[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8 张小平;;法律经济学的普通法语境及其在大陆法系背景下的应用前景[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9 张弘;;行政判例制作中的法律解释[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10 赵运锋;;刑法目的解释的作用、边界及规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王纯兵;;试从利益衡平角度谈建立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的法律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静;;困境与完善:信息可分割性原则的司法审查——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2条为研究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瑞钦;;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审判中之运用——以行政确认违法判决为例[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锐;;论法律推理的一致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万平;;协调性论证研究[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敏;;试论大前提不完善的司法推理[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吕存诚;;论证实践中的法律逻辑[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超;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猛;;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比较优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汉斯·霍曼 ,何兰,沈云鸥;普通法的性质和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1年04期
3 张庆旭;“判例法”质疑[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4 苏泽林;李轩;;论司法统一与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J];中国司法;2009年12期
5 夏锦文;莫良元;;司法转型中指导性案例的生成机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魏胜强;;为判例制度正名——关于构建我国判例制度的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蒋惠岭;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8 刘作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J];法律适用;2006年08期
9 袁秀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运作及其评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的知识产权案例为对象[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10 肖中华;王海桥;;空白刑法的规范诠释:在规范弹性与构成要件明确性之间[J];法学杂志;2009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N];法制日报;2011年
2 记者 邓新建;[N];法制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娜;[N];法制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景义;[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徐光明 鲍雷 本报通讯员 李力 杨薇;[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先明;[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政;孔祥参;;刑法语言的明确性与模糊性逻辑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遂;雷建国;;罪刑法定的明确性与口袋条款的合宪性审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3 赵非;;罪刑法定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9期
4 张曙光;门贵臣;;死缓适用条件重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孙谦;;建立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探讨[J];中国法学;2010年05期
6 孔祥参;侯晓光;;法律的明确性与合理性的衡平——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解释之惑[J];辽宁法治研究;2007年01期
7 罗翔;;大陆与澳门罪刑法定原则之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杨书文;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与明确性及其整合机制[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9 陈泽宪,刘仁文;刑法的明确性及其实现途径[J];法学杂志;1997年01期
10 高峰;晏磊;姬凯;;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的合理模式——以职务犯罪案件为视角[J];政法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灵;;刑法中概念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游伟;重申刑法规范的明确性[N];检察日报;2010年
2 张竞模 李长坤;持有型犯罪之立法价值[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肖中华;走出贯彻罪刑法定的误区[N];法制日报;2004年
4 曾献文;脱“典”而出:经济刑法的再生之道[N];检察日报;2008年
5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 吴盛;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宜更为周全[N];检察日报;2008年
6 赵秉志;应坚持犯罪行为评价的双重标准[N];检察日报;2004年
7 刘兰芹;如何界定共犯过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8 时延安;刑法司法解释的原则[N];法制日报;2004年
9 法文;如何认定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N];天津政法报;2008年
10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赵秉志;刑法修改的四特点与两方向[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涛;罪刑法定下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高永明;刑法修正案修正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书文;复合罪过形式论纲[D];北京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爱国;论刑法的明确性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孔祥参;刑法语言的语义分析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3 韩猛;我国刑法个罪立法之考察[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4 乔梁;论空白罪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伊传锋;刑法适用中的推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戚文力;不作为犯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茹士春;刑罚对犯罪的反向规制及其应用性展开[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刘鸣禹;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关怀[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骏;中国罪刑法定原则评述[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赵胜军;情节犯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3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46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