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谦抑性
本文选题:诉讼监督 切入点:权力谦抑 出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诉讼监督的谦抑性是权力谦抑原则在诉讼监督领域的体现,它是指检察机关在行使诉讼监督权力的过程中,要保持谦抑的姿态,不能超越诉讼监督权的职权范围干涉诉讼参与人正当行使权利以及干预其他机关的职权行使,甚至越俎代庖地进入其他机关的职权领域。诉讼监督的谦抑性符合法律监督自身的特点和本质属性,应该对其进行合理定位。
[Abstract]:The modesty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power modesty in the field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It means that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should keep a modest posture in the process of exercising the power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Not exceeding the scope of competence of the supervisory power of litigation to interfere with the proper exercise of the rights of the litigant participants and to interfere with the exercise of the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other organs, The modesty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legal supervision, and it should be reasonably positioned.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少年检察处;
【分类号】: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J];法学研究;2003年06期
2 张智辉;法律监督三辨析[J];中国法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长生;罗开卷;;犯罪预防、预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张明楷;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3 林俊辉;;中国贿赂犯罪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同步与差距[J];福建法学;2005年01期
4 刘方权;刑事被害人赔偿之价值分析——《刑法》第三十六条的展开[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5 靳高风;黑社会性质犯罪防治对策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1期
6 林俊辉;中国贿赂犯罪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比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4期
7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年01期
8 王健;;威慑理念下的反垄断法刑事制裁制度——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改稿)》的相关规定[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9 张智辉;邓思清;;论我国刑事强制性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10 韩轶;;我国累犯制度立法之完善[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明;量刑基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高峰;亲告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金新钢;从法治的视角论刑事警察权的完善[D];延边大学;2003年
3 叶希善;保安处分的机能演化及体制整合[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罗海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周娜;论罚金刑[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黄征;论减刑制度[D];湘潭大学;2003年
7 尹萍;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盗窃罪的认定与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李中华;刑法结构的刑事政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赵东;社区矫正的属性与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白承君;论刑法的谦抑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卫东;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2年02期
2 廖中洪;司法从业资格一体化探讨[J];现代法学;1998年02期
3 朱孝清;;中国检察制度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4 陈永生;论检察机关的性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张晋红,郑斌峰;论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及检察机关民事诉权之理论基础[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胡卫列;美国行政诉讼中几类特殊原告及其启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永忠;;准确把握诉讼监督内涵 增强监督效能[J];人民检察;2010年03期
2 甄贞;王志坤;;诉讼监督地方立法的反思[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媛;霍仕明;张国强;;辽宁省检察院检察长肖声代表:哪有司法不公诉讼监督就到哪[J];法制资讯;2011年03期
4 李洪亮;;诉讼监督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5 罗有顺;徐军;胡宇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监督中的适用[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6期
6 苏磊;李志民;;三年数据解读诉讼监督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7 王志国;;诉讼监督的理论与实践——“2010诉讼监督论坛”综述[J];法学杂志;2010年11期
8 赵成;熊正;;诉讼监督方式的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慕子怡;陈靖宇;;对诉讼监督立法意见的评判[J];法制与社会;2011年10期
10 朱孝清;;检察机关集追诉与监督于一身的利弊选择[J];人民检察;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尉连东;戚进松;;诉讼监督统一立法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蔡世维;;诉讼监督的疑难解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苗生明;韩哲;;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优化配置的基本问题[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王伟;;试论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机制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程晓璐;;论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谦抑性[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吴红岗;王璞;;职务犯罪侦查视野下诉讼监督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祁冰;;打击职务犯罪加强诉讼监督[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陈祖德;张恺;尹畅;;关于修改完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结构内容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白新潮;;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世钰;北京:人大代表“青睐”诉讼监督亮点[N];检察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霍仕明 张国强;三管齐下破解诉讼监督难[N];法制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庄永廉 赵晓星 通讯员 杨永浩;专家学者多视角研讨诉讼监督[N];检察日报;2010年
4 记者 郑颖 通讯员 周立平;我省诉讼监督能力不断增强[N];江西日报;2010年
5 陈国禄 王平 本报记者 王卢莎;丹东开展诉讼监督年活动[N];辽宁日报;2010年
6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肖声;强化诉讼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N];辽宁日报;2010年
7 张俊岭 辛建梅;强化诉讼监督意识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N];盘锦日报;2010年
8 赵晓星 周红;诉讼监督请民主党派来评议[N];团结报;2010年
9 记者 吴贻伙;细化实化具体措施 强力推进诉讼监督[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晏乐华 孙金平;辽河两级检察院“诉讼监督年”成效显著[N];盘锦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景辉;检察权的功能更新[D];厦门大学;2002年
2 鲁建武;论检察权[D];安徽大学;2006年
3 陈桂蓉;公诉人的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包启瑞;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张毅;民事公益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唐海娟;我国民事、行政公诉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丁军青;论中国检察权的性质、职能及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8 王奉民;论我国检察机关的监督属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龙小素;论检察权的定位与行使[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陶东;论检察官的职权[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83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8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