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力优位文化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本文选题:公权力优位文化 切入点:官本位主义 出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权力优位是中国权力文化的特点之一。尽管当代社会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及伦理基础方面均发生实质性变迁,但公权力优位的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深刻禁锢并影响着现代人特别是广大官员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交往方式。比如过度适用刑法解决民事行政事务、"官本位"思想及公权力过度介入市民社会等都是典型例证。当前,检察制度改革应当以公权力优位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在刑事诉讼中要注意宽缓刑事政策的适用和加强人权保障;要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力;进一步拓展和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权的检察监督,把行政权力"装进"制度的"铁笼里"。
[Abstract]:The superiority of public power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wer culture.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public power and superior position still impairs and influences the thinking mode of modern people, especially the vast number of officials. Behavior habits and ways of communication, such as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law to solve civil administrative affairs, the idea of "officialdom" and the excessive involvement of public power in civil society are all typical examples.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procuratorial system should tak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uperior position of public power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lenient criminal policy an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power to investigate crimes committed by duty. Further expand and strengthen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by procuratorial organs, and put administrative power into the "iron cage"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2011年度检察理论课题“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影响”(项目批准号:GJ2011D10) 2012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廉政文化建设的法治化研究”(项目编号:224004200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洪;殷继国;;论行政垄断的法文化成因及其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韩秀桃;民国时期兼理司法制度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伍旭中;;哈耶克文化进化观的哲学困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郭剑平;;论我国法律秩序的法律文化匹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龚怀林;;道德视域中的法律运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丹;;我国检察机关职权范围与领导体制的演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张曙光;;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冯兴元;;中国的“奇迹”:成因、问题与展望[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8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黎元奎;;中国证券监管:价值模式及其转换——一个经济伦理学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晓芒;;从法律制度建设看逻辑的求真作用和求善作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蒋志红;马克思的正义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琰;政府信息延迟公开的法律责任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文s,
本文编号:1618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1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