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07:34

  本文选题:未成年人 切入点:审判公开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未成年人不公开审判制度作为一项为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护的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并已成为多数国家在司法上保障和促进人权的一项国家制度。目前,介绍国内外指定辩护、单独羁押、分别处理的理论和经验较多,而研究未成年人不公开审判问题的较少,针对这种状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不公开审判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本文采用比较研究、价值分析的方法对该制度进行初步探索。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的依据。从审判公开原则与不公开审判两个方面展开。审判公开,顾名思义就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过程与判决除特别规定外都应当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媒体报道,不得私下秘密进行。公开审判原则的依据,从法的正义价值来讲,法律的首要与终极价值是实现正义。正义必须是看得见的进行,在秘密审判与个人专断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实现正义的,即使结果符合正义,那也会因为其程序不正当而否决。从人权角度来说,审判公开是公民知情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是审判公开原则的一个例外。我国未成年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该款规定我国对未成年人审判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但并未对旁听人数和范围予以具体规定。国际法依据则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三部分第十四条第一款。此外,未成年人不公开审判符合基本人性,能够使审判顺利进行,还有利于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第二部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的比较研究。美国、英国、德国、俄国、台湾国家和地区的对未成年人不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不公开、法庭记录和其他文件不公开、判决方式有限公开、审判报道中有限报道、被告方申请公开审判。所谓审理过程不公开,是指法庭在开庭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时,限制参加出庭的人员,审理过程不向社会普通民众公开。我国对未成年人审判采取“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的做法,但并未对旁听人数和范围予以具体规定。我国《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只规定了判决前对未成年人信息保密,并没有对宣判后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庭记录和其他文件进行规定。在判决公开方式上,国外部分国家采取的是判决公开限制,即未成年刑事案件判决不得采取公开的方式。在我国采取了“所有判决一律公开宣判”“一刀切”的做法,未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判决方式做出特殊规定。同样,在未成年刑事案件有限报道方面我国采取的是绝对禁止报道的做法。最后,被告人申请公开制度是指为保证未成年刑事案件审理的公正,应该允许未成年人嫌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公开审理,赋予他们申请公开审理的权利,然而我国法律对此并无规定。 第三部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的完善。此部分理论联系实践,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力图使制度有所改善创新,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包括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中旁听权的人数和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在各法院条件不一样的情况下将旁听人数限制在座位数的一半之内,同时只允许与未成年被告人有密切关系的人进入旁听;其次,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庭记录和其他文件使用主体进行严格限制,除去未成年被告人亲属外还允许未成年社会公益组织和科研机构查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庭记录和其他文件,制定前科消灭制度和分案处理制度进行配套管理;再次,对已经构成犯罪的未成年被告人采取判决方式与审判方式相一致的做法,让判决方式与审判方式在内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在明确媒体相关责任与惩罚措施的基础建立有限报道制度,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介入之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将更加公正;最后,赋予符合条件的未成年刑事案件被告人申请公开审判的权利,构建我国的未成年被告人申请公开审判制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5.2;D9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绍安;;少年审判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审判;2010年11期

2 张亚敏;;对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的思考[J];人大建设;2011年04期

3 黄宪伟;李玉芳;靳庆霞;;河南安阳:“四三二一”做好未成年犯帮教与预防[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4 杨晓光;;亲历者解秘江青为何没有辩护律师[J];报刊荟萃;2011年09期

5 谢萍;;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对话会——从“一纸协议”到恢复、治疗、协商并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6 蒋惠岭;;《司法公开进行时》专题报道之六 只有公开审判,没有“内部”司法——司法公开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民主与法制;2011年17期

7 胡新桥;;十堰原副市长被控受贿140余万元——正常公务需“送钱”再曝官场潜规则[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2期

8 刘晓;;构建“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9 潘攀;;花儿别样红——北京律协女律师联谊会工作掠影[J];中国律师;2010年04期

10 ;本月搜索[J];基础教育;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军;徐敏;;谈公开审判的有关问题[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2 尹继红;;对未成年人犯罪适应刑罚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曹运伟;刘义辉;;未成年被告人分案起诉架构及其完善[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杨崇学;;积极开展未成人法律援助工作 不断推进未成人司法制度的改革[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熠;;从冲击中走向融合——我国刑事审判权运行与恢复性司法互动之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道才;魏俊哲;;论我国审判公开制度的完善——从董必武“公开审判重心论”出发[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康均心;;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国的实践——纪念我国少年法庭诞生十周年[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8 张向阳;;董必武与新中国的审判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9 李汉昌;上官春光;;弘扬董必武审判法制思想,促进审判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张a\;;董必武是新中国审判工作走向法制化的奠基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凤达 王伟;进一步完善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记者 李占军 实习生 胡炳旭;市中院法官为未成年被告人撑起一片法制蓝天[N];开封日报;2010年

3 孙红玲;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制度的构建[N];江苏经济报;2011年

4 记者 唐凤伟 通讯员 王任孙;大庆 未成年被告人在管制期间禁入成年人娱乐场所[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通讯员 宋晓苑;深圳龙岗:社会调查挽救未成年被告人[N];检察日报;2011年

6 邵颖波;公开审判再呼吁[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晓敏 本报通讯员 赵 杰 吉学刚;最好的普法莫过于公开审判[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 唐亚南;有关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的两个问题[N];检察日报;2011年

9 郑弋;未成年刑案被告人审前先调查[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召国 本报通讯员 李家志 张素莲;少年审判创新之路 北京这么走[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谢阿桑;论当庭宣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杨梅花;网络舆论监督下的公开审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谢丹;论未成年被告人权利保障之完善[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中剑;未成年被告人人格调查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汪振琦;论我国未成年被告人的刑事司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6年

6 沈放;我国法院新闻发布制度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周莹;公开报道与公开审判的冲突及其法律调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婷;我国公众知情权与公开审判的冲突与协调[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沈青梅;刑事裁判文书说理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赵宾;刑事诉讼公开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8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28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