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裁判的考量因素——以民意的可接受性为视角
本文选题:司法裁判 + 民意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摘要】:与法律正义相比较,民意实现的是一种自然正义,体现民意的裁判更能从根本上平息纠纷。民意尽管属于非正式法源,但从传统到现代,客观上都对司法裁判产生影响,同时司法裁判也尽可能地吸纳社会公众趋同性评价,并形成互动。民意作为社会主观认识的集合,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其价值判断也与法律标准不同,往往会与司法裁判结果发生冲突。立足裁判的正当性需求,从主体理念到制度构建,理性把握民意适用的维度,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大化。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legal justice, the public opinion realizes a kind of natural justice, and the judge who embodies the public opinion can settle the dispute fundamentally.Although the public opinion belongs to the informal legal source, from the tradition to the modern, objectively all have the influence to the judicial judg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judicial judgment also absorbs the social public convergence appraisal as far as possible, and forms the interaction.As a collection of social subjective knowledge, public opinion itself is uncertain, and its value judg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egal standard, which often conflicts with the result of judicial judgment.Based on the legitimate needs of the referee,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subjec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the rational grasp of the dimensions of public opinion is conducive to the maximization of judicial justice.
【作者单位】: 山东平邑县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治斌;;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及其方法论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吴英姿;;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以“能动司法”为对象的讨论[J];法学论坛;2011年01期
3 戴津伟;;常理的司法功能[J];天府新论;2012年01期
4 贾焕银;;迈向规范接受者的法理学——司法场域中法官和社会公众的主体性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5 田成有,李懿雄;乡土社会民间法与基层法官解决纠纷的策略[J];现代法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杨瑞;;论人民法庭法官的角色偏离及其正当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3 田佳灵;;民意对司法裁判过程的影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杨军,李美发,周航;司法正义的理性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6 张小平;;法律经济学的普通法语境及其在大陆法系背景下的应用前景[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7 刘志刚;;法律缺位状态下村民基本权利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8 马得懿;;海商法的渊源意识——解读《劳氏法律报告》[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9 王德中;关于我国司法独立问题的几点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10 肖建国,肖建光;审判委员会制度考——兼论取消审判委员会制度的现实基础[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吴延溢;;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规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陈彬;;论一般国际法之上的自给自足体系的建立——基于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的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萧伯符;彭君;;程序理念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6 邬耀广;周强;;基层法院在转型社会中的角色回归——兼论符合司法规律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立新;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晓ng;乡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李祖坤;合同无效的司法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慧;中国检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论新形势下的审判公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青;试论缓诉制度的设立及实践操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小莹;识别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钟惠松;论我国现行民事二审制度中发回与改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D];暨南大学;2010年
7 邬丽宇;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主体地位的制度重构[D];南昌大学;2010年
8 任伟;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财产权保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大兴;美国公立中小学校园搜查行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轶;自断其案的法理悖论[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家弘,姚永吉;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2 贾焕银;;规范建构框架中漏洞补充的路径取向与民间规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苏力;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J];法学评论;2001年03期
4 张卫平;;司法公正的法律技术与政策——对“彭宇案”的程序法思考[J];法学;2008年08期
5 黎慈;;关于法官依常理断案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8年03期
6 刘志民;杨友国;;陌生自由人社会及其内卷化——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现状的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郭星华,王平;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田毅鹏;吕方;;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9 吴重庆,单世联;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南村社会调查之一[J];开放时代;1997年04期
10 郑永流;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莉;;民意与司法裁判关系探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3期
2 韩蕾;;社会转型中的司法与民意——构建程序化的民意介入机制[J];理论观察;2009年03期
3 韩登池;;法律推理与司法裁判[J];河北法学;2010年07期
4 郜占川;;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考量——基于概念的解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郜占川;;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考量——“能与不能”、“当或不当”之论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赵力;;探求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与民意的平衡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3期
7 陈树森;;博弈与和谐:穿行于法意与民意之间的司法[J];法律适用;2009年09期
8 张雯;;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人民论坛;2010年08期
9 张维;;影响法官裁判的民意因素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杨志强;;法官如何在民意中保持司法的公正[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君;张庆伟;;试论司法公正的隐患——地方保护主义[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2 刘小平;;司法公正的前提及实现途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查恩学;薛珊;;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关系探索[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4 张世国;;审判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郑绣程;胡瑞琳;;落实错案追究制 促进司法公正[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何勤华;任超;;董必武司法公正思想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7 ;开展个案监督 维护司法公正[A];纪念甘肃省人大设立常委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肖永年;;在“全省严格执法与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9 刘春辉;;维护司法公正与深层审判监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10 张宗平;;执行工作如何确保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九星 通讯员 任国栋;忻府区在全省法院率先开通民意专用电子信箱[N];山西日报;2009年
2 霍兴安;把握好标准 推进司法公正[N];衡水日报;2006年
3 张烈忠;民意是法院改进工作的“源头活水”[N];北方法制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马腾;绥德法院“六项措施”畅通民意[N];榆林日报;2010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韩伟;司法要有效回应民意[N];检察日报;2011年
6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罗猛;民意与司法的统一,才是最佳的司法境界[N];检察日报;2011年
7 崔真平;300余家法院开通民意沟通信箱[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 虞瑞普 何春华;倾听民意是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杨雪娅;司法与民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宋庆党 苗晓娟 庞玉宏;漯河:加强民意沟通 提升司法公信[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柳;司法裁判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米勇;法官遴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石先钰;法官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学松;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8 韦群林;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崔军;论司法裁判[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宋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兵;寻求民意与司法公正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8年
2 霍妍;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彦伟;民意对我国司法裁判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4 何小芹;论裁判事实的真实性与司法公正[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段鹏飞;论程序公正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6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秀梅;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功能[D];苏州大学;2007年
8 唐亚辉;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刘晓;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之思考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汤烈琴;论司法公正[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47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4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