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自媒体信息传播对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模式的影响及对策——来自案件事实修辞叙事解释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28 12:12

  本文选题:案件事实 + 自媒体 ; 参考:《理论导刊》2015年02期


【摘要】:自媒体信息传播凸显了司法审判中的舆论应对问题,对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法官具有从语言规范性的高度把握事实信息的能力。案件事实的修辞叙事解释偏执于语言的描述性,难以解释人们何以可能达成案件事实共识,却提示我们同时从描述性与规范性的角度认识对法官的语言能力要求。在自媒体语境下,完善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模式,必须重视语言规范性在保证案件事实质量方面的作用;遴选法官,则应当关注其识别他人语言规范性的能力,给其以批判性思维的考量。
[Abstract]:Since the media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highlights the public opinion in the judicial trial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has proposed the challenge to the judge to determine the case fact pattern, requests the judge to have the ability to grasp the fact information from the language normative height. The rhetorical nar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case facts is paranoid to the descriptive nature of language, so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why people can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facts of the case, but it suggests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judges from both descriptive and normative perspectives. In the context of self-media,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judge's pattern of determining the facts of a case,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linguistic norms i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facts of the case, and the selection of jud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normative language of others. The consider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逻辑视域的案件事实认定模式研究”(13ZXD017)成果
【分类号】:D926.2;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2 张存建;;文化变迁视角下陪审员“陪而不审”的问题探析——以案件事实认定为例[J];东疆学刊;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方荣;基于多学科视域的案件事实认定逻辑结构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利敏;;试论高尔吉亚的政治修辞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刘涛;;抵抗与艺术: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修辞机制探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邓李肇;农德昌;;从修辞策略看心理疏导的平等沟通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利敏;;试论高尔吉亚的政治修辞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5 李艳芳;;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邓李肇;;西方修辞学理论观照下的国际商务信函写作[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苏义生;;语用学与修辞学“亲密有间”的契合点探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马明;陈瑶;;隐喻本质的哲学反思[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马明;;认知视野中的一词多义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廖彦清;薛子裔;;司法与公众良性互动:司法公信力重塑之道——从网络涉诉负面信息传播实证分析入手[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刘雪峰;;群体的司法需求差异与司法公信力建设——以社会阶层结构及变化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刘倩;;亚里士多德三个说服理论与英语广告用词[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胡荣华;;论修辞诉求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劝说艺术[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方勇;;何必将“外行”当内行——“陪而不审”的法社会学角色理论解释[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芳;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D];云南大学;2011年

7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卢亚明;;在生成中转换——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罗松涛;由诗之言到说之语——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之阐释看其语言之思[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徐昕,徐昀;非正式开庭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5 肖锋;从叙事作为修辞来看叙事与小说的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牛文君;王士武;;解蔽与诠释——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现象学解释[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胡康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04年8月23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4年06期

8 赵静;;法律叙事与文学叙事[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9 苏力;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葛洪义;试论法律论证的源流与旨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斗斗;[N];法制日报;2007年

2 袁定波;[N];法制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周玉国;[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浙江省宁海县人民陪审员 方雷邋江西省赣县人民陪审员 邱旭东 河南省兰考县人民陪审员 薛艳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人民陪审员 姚兵 山东省五莲县人民陪审员 张玉军;[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陈永辉;[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 刘方荣 何向东;[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黄松有;民事审判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朱庆育;意思表示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7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和;;公务员与媒体交往的艺术[J];新闻前哨;2006年Z1期

2 袁桥;;媒体应在公共行政传播中有新作为[J];新闻前哨;2014年07期

3 韩冰;;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共享的发展历程及建议[J];祖国;2013年10期

4 王淑华;;以2009年“两会”为例看网络媒体协商民主的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06期

5 齐冬梅;;提高应对新媒体的水平[J];理论前沿;2009年15期

6 江雪华;;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12期

7 高一飞;;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三种模式[J];时代法学;2010年01期

8 许诺;;青少年媒体素养的提高与学生类报刊的职责[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5期

9 邢晔;李娜;;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J];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4期

10 黄宝娥;;简论媒体素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冰涛;;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冰涛;;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陈现朝;;新媒体下党建工作的思考[A];2014年优秀论文研究成果集[C];2014年

4 谭泓;;加强国民“媒体素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金明;;略论新媒体与反腐倡廉建设[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7 李勃q

本文编号:1815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815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