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制度的法律行为和政治意义简析
本文选题:举报制度 + 法律行为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举报制度,是受理机关对公民或单位举报的线索,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以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群众举报不仅仅是一个启动国家追究职务犯罪的法律程序,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依靠群众反腐败的政治模式设计。这种模式使得检察机关的专门监督与人民民主监督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监督机制,丰富和完善了国家宪政制度建设的内容,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制度,丰富了国家宪政制度建设的内容。
[Abstract]:The report system is the system that accepts the clue that the organ reports to the citizen or the unit,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ipulation to safeguard the citizen to exercise the democratic right according to the law. Mass reporting is not only a legal procedure to initi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job-related crimes by the state, but also a political model design that relies on the masses to fight corruption. This pattern makes the special supervision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combine with democratic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 and forms a new supervisory mechanism, which enriches and perfects the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onstitutional system, and enriches and perfects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riched the national constitu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content.
【作者单位】: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分类号】:D92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河;行政审批中的腐败探析[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李昕;;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刘峰;我国行政伦理失范成因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马福仓;谢庆涛;;关于构建“惠农型政府”的理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5 闫文文;;浅析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李红玲;;保险反商业贿赂面临的现实与对策[J];保险研究;2008年10期
7 王庆新;腐败与体制:内在关联与应对之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王洪涛;陈洪侠;;关于公务员兼职问题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中共成华区委党校课题组;;“农民主体,自主发展”模式研究——成华区“198”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与创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10 邢敏;;我国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外部成因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燕萍;黄霞;;公务员加薪对政府廉洁度的影响:来自中国的实证[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建斌;谭望;;行政人格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系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宋广奇;当代中国反腐模式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凯伟;行政监督实效的评估及其改进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邵薪运;善治式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牛余庆;政党政治视角下中国党政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家喜;改革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正;商业贿赂的经济法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定宇;高校基建领域中的腐败行为防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孙京京;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其治理[D];苏州大学;2010年
4 沈引;我国预防腐败体系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戴莉萍;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侯睿夫;公共权力异化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硕;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麻雪兰;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分析与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孙雪婷;宪政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义;我国行政问责保障制度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豫湘;;举报制度与公益诉讼的比较分析——建立我国保护公共利益的制度择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潘兵;;刑事举报机制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赵林林;;从商业贿赂谈我国举报制度的完善——有效打击商业贿赂的必由之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汪振林;;试论举报奖励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5 肖登辉;;公证的价值[J];中国公证;2004年03期
6 ;小知识[J];检察风云;2007年07期
7 曾乐非;郭玉;;完善举报制度的路径[J];人民检察;2009年04期
8 范景松;王瑜坤;张含;;试论检察举报制度的完善[J];人大建设;2010年11期
9 王海龙;;试述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一、十二条之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10 喻永明;李涪燕;;新时期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之我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娟;;举报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举报的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李琦;郭振忠;;作为法律行为的判决——判决的法理学分析之一[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劲峰畅;;法律的精神与律师的境界[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王小东;;对自认的法律效力的认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于国旦;;论少年司法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于国旦;高巍菁;;论少年司法制度[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张坚;;论未经被录音录像者同意而私下录音录像所获得音像资料的合法性[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黄世德;;论《若干规定》设立的自认制度之不足[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陈武;;外观设计专利诉讼中公证保全证据的攻防战[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10 闫尔宝;;行政不作为重述——界定与审查[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肖振猛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马涛;举报制度内涵:法律行为和政治行为兼具[N];检察日报;2011年
2 ;广东:举报中心走过15年[N];检察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张浩淼;财政支持 重赏之下能否唤出举报“勇夫”[N];重庆日报;2010年
4 华夏追索抢救保护文物律师团联合会首席律师 刘洋 本报实习记者 刘家艺;追索流失文物:律师团首次出马[N];北京科技报;2009年
5 刘中元;“举报人保护法”期待出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 王宁;职务犯罪举报人亟须高质量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7 张步洪;举报:面临制度性突破[N];检察日报;2004年
8 袁定波;公民举报应受到法律刚性保护[N];法制日报;2008年
9 张伟和;法国证据法中的书证优先[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 郭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特征[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红梅;公证—一种预防性的法律证明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郝明金;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孟秋;莫斯科审判及其法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程思;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改革路径探析[D];湖南大学;2008年
3 冯浪;论公证效力[D];苏州大学;2002年
4 侯瑞;论合同公证中的法定公证原则和统一公证原则[D];复旦大学;2008年
5 彭娜;论物权登记的法定公证前置[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缪晓琛;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董海龙;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缺失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卜昕;民事起诉制度浅析[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丽丽;信息领域中保全证据公证法律问题之探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林栩塑;连带债务诉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2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87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