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检察官利益分配模式之重构

发布时间:2018-05-27 05:33

  本文选题:检察官制度 + 经济理性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检察官作为检察权能资源配置中的能动要素,其管理应当充分挖掘检察官的内在潜能,使其敬畏、遵从法律,并创造性地努力工作,维护公正和提高效率。因此,架构检察官的利益分配模式应当紧扣检察官这一"人"的因素,遵循检察官行为的经济属性。而我国当前的检察官利益分配模式以行政职级为核心,它带来了一系列的职业性危害,从根本上讲,这是检察官作为经济理性人的人性反应。为了实现检察官与制度的自愿合作,以行为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探索重构我国检察官的利益分配模式,是一项重要课题。
[Abstract]:As a dynamic element in the allocation of procuratorial power resources, the management of prosecutors should fully tap the inherent potential of prosecutors, make them respect the law, and work creatively to maintain justice and improve efficiency. Therefore, the model of interests distribution of public procurators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factor of procurators and follow the economic attributes of procurators' ac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mode of distribution of prosecutors' interests takes administrative rank as the core, which brings a serie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Fundamentally, this is the human nature reaction of procurators as economic rational peopl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volun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procurators and institutions,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explore and reconstruct the pattern of public procurators' benefit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力;法官遴选制度考察[J];法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朱颖;;论农村环境管理中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现实困境与实现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3 彭凤莲;;商业贿赂的社会文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侯猛;;最高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以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司法过程为例[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5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刘怡;杨长ng;;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范愉;;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化路径选择——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8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9 刘伟宏;;刑法解释的变与不变——以行贿罪构成要件“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解释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10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威;;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昌明;;构建符合审判规律的司法效率评价机制——法院高结案率现象的解读与反思[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占发;许艳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五种情形”实效性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陈蔚;;“党内民主”价值的多重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刘平;江子浩;黄震;吴勤民;李瑜青;李萍;王松林;程彬;史莉莉;叶慧娟;陈琦华;赵斌;;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7 陈宏彩;;社会和谐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的创新——以衢州“专案管理”机制为个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资峰;;职能部门变革的基础论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庞骏;张杰;;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失效的科层制反思——兼论管理机制的创新[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敏;利益集团与中国药品安全规制制度变迁[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小平;论法官助理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熊丽萍;基层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李志斌;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10 朱文婷;审前律师辩护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黄鸣鹤;;中国诉讼制度改革的内在冲突及其解决[J];福建法学;2002年04期

3 贺卫方;法官等级与司法公正[J];法学;1999年10期

4 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J];法学;2003年08期

5 苏力;不知老之将至——波斯纳《衰老与老龄》代译序[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7 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8 苏力;中国司法改革逻辑的研究——评最高法院的《引咎辞职规定》[J];战略与管理;200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为;;检察官队伍建设的法律保障——检察官法概述[J];人大工作通讯;1995年19期

2 刘佑生;;客观公正:检察官执法的境界[J];红旗文稿;2007年05期

3 张建升,胡容;检察官法:建立适应职业特点的检察官管理制度——访检察官法起草参与人、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王伦轩[J];人民检察;2005年16期

4 高峰;;从《欧洲人权公约》看检察官的中立性[J];人民检察;2006年11期

5 陈清;;当代中国检察官的职业定位[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8期

6 刘光辉;;人民检察官队伍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体会[J];新疆人大(汉文);1996年07期

7 李卫平;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几个问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吴健雄;王金贵;;关注客观义务 深化检察改革——检察官客观义务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7年17期

9 王杰;;日本检察官遴选制度考察[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10 陈嘉伟;;浅谈检察官的素养[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论检察官的作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莉芬;;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白新潮;;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温辉;;论行政公诉的理论基石[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赵杉;赵艳;;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侯庆奇;;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探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傅文魁;;试论检察权的内部制约机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瑜;;浅析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高树勇;深刻认识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意义全面开展检察官职业化建设[N];秦皇岛日报;2011年

2 本报通讯员 丁智 张婷 记者 卢志坚;特派检察官走进社会管理第一线[N];检察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陈晓波;全力选拔培养少数民族检察官[N];云南日报;2011年

4 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刘建中;泰州全面实施驻派出所检察官办公室制度[N];人民公安报;2011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张为真 崔霞;深圳首创《在押人员约见检察官制度》[N];深圳商报;2003年

6 记者 徐盈雁;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韩兵 通讯员 姜子义;约见60多人次解决13个问题[N];检察日报;2010年

8 王海萍 胡延可;准旗检察院五项举措打造“阳光检务”[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9 郑志敏;检察官:调整跑姿好“入世”[N];检察日报;2001年

10 江西省南城县人民检察院 高玲;江西南城:多举措维护在押人员权益[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文彤;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宋燕敏;刑事抗诉论[D];山东大学;2013年

3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中欣;审判中立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思斯;浅析台湾地区特别侦查组制度[D];山东大学;2011年

2 荆雅迪;法律监督视野下的检察官客观义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3 蒋永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检察制度的演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椿洋;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尹桂君;刑事庭前审查程序改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张文俊;论检察机关的公诉裁量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倩;论公诉裁量中的公共利益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玲;审查起诉方式的改革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成镇;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立法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10 李迎初;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检警关系的重构[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0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40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