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行刑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
本文选题:国际行刑 + 行刑目的 ; 参考:《河北法学》2012年10期
【摘要】:20世纪70年代由于监狱人满为患,重新犯罪率持续不降,很多国家开始在行刑领域进行改革。其基本内容包括:拓宽行刑目的,从矫正目的论发展到矫正、惩罚、帮助罪犯重返社会与剥夺多元目的论;改革监狱管理制度,从实施累进处遇制发展到推行危险管理制度;变革矫正制度,将"传统矫正"制度发展为"项目矫正"。我国需要研究国际社会在行刑领域的行刑变革理论与实践。
[Abstract]:In 1970s, due to prison overcrowding, the rate of re crime continued not to fall, and many countries began to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xecution. Its basic contents include: widening the purpose of execution, developing from corrective teleology to correction, punishment, helping the reintegration of criminals and depriving of multiple purposes; reforming the prison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essive section. We should develop the system of dangerous management, change the system of correction, and develop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correction" to "project correction".
【作者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分类号】:D92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亮;;社区矫正视野下监外执行罪犯重新犯罪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7期
2 刘俊岩;;论狱内重新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才智;2011年13期
3 陈东陆;关于河北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持续下降原因的思考[J];河北法学;1989年01期
4 郑祥;;改革安置帮教与扼制重新犯罪[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欧渊华;陈晓斌;陈名俊;;福建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史春梦;;为什么不重视对犯人的教育投入[J];世界教育信息;1995年02期
7 王珍行 ,温守信;浅谈对刑释解eN人员的接茬帮eN[J];法学论坛;1987年01期
8 ;遏止重新犯罪——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记事[J];法律与生活;2002年12期
9 苏明月;从监狱矫正实践看其与重新犯罪的相关性[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10 鲁兰;;论推进社区矫正试点之制约因素[J];法学评论;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瑞珊;张奕显;;和谐社会下监狱行刑的改革与发展——以刑事政策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张伯平;;行刑成本与监狱工作[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路阳;;刑事犯罪惩罚理念的修正——浅议“恢复性司法”的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功能[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4 孙俊娜;;浅析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下发挥刑事审判职能[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欧阳旭章;吕刚;;试论罪犯矫正制度的完善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狄小华;;试论犯罪的恢复性矫正[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金碧华;;社区矫正初期青少年对象心理矫正工作探析——以社区矫正对象Z某为典型个案[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8 张富洪;谢倩;;新形势下罪犯改造新思路:人格改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王彬;;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机制完善——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河北冀东监狱课题组;;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增辉;石家庄:百万经费搭建“浪子”回归新平台[N];人民日报;2007年
2 王晓华;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无一重新犯罪[N];北方法制报;2005年
3 宋小萍 赵丽霞;努力降低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N];新乡日报;2005年
4 李秀菲;形成帮教合力 减少重新犯罪[N];人民日报;2005年
5 ;为社会减负的好做法[N];吉林日报;2007年
6 记者 陈海滨;宁波中院假释犯19年无一人重新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朱宇程 李建强;矫正对象扬言报复杀人 应急预案制止重新犯罪[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北京市崇文区检察院 高小勇;有的放矢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N];检察日报;2007年
9 凌云 圣明;“五谈”活动帮助矫正对象回归正途[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王冰邋贾旭博;龙沙区社区矫正成效明显[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宗宪;罪犯改造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献忠;预防重新犯罪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勇;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于浩;监狱改造与重新犯罪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炳汐;论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孙蓓蕾;罪犯管教模式与重新犯罪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智勇;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法律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徐艳萍;假释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魏宝珍;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舒朝霞;监狱体制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陈东;我国监狱罪犯改造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83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83579.html